凌晨,陈秋琴作为一名巾帼志愿者,来到了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核酸1号采样点的点位上,周围的熟人都跟她打招呼:“陈老师,来得这么早!”
这时,只听防护栏里一位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问:“你是不是郑陆中心小学的陈老师?”因大家都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看不清对方的真面目,她好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宋耀东!”
“东东!”
“陈老师!陈老师!”
没想到,30年前的“师生情”能在核酸检测点位上再续。
时光荏苒,当年的小学生宋耀东,如今已经变成了郑陆镇政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局局长;当年郑陆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陈秋琴,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但点位长、志愿者的身份,把这对师生又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相遇在同一张检测台上,共同为抗疫贡献力量。
“陈老师身体怎么样?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当志愿者,太辛苦了哇。”
“没事,我身体一点毛病没有,在家反而闲不住。倒是你,每天早起晚睡,吃得消哒?”
两人闲聊了几句这些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互留了联系方式,随即便各自投入紧张而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宋耀东作为点位长,需要负责人员协调、物资调配、黄码绿码人员按批次有序检测等,陈秋琴作为志愿者,担负起了维持秩序、消杀、通知居民做核酸等工作。
当天回家后,陈秋琴感慨万千:今天真是一场美好的“巧遇”啊!忆当年,东东是十岁左右的“红领巾”;看今朝,已是过了而立之年的顶梁柱。万般思绪中,陈秋琴写下了这篇文章《巧遇》。
随后几天,两人每天都相遇在点位上,风雨无阻,并肩作战,共同抗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