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龙珠是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的一位即将步入老年的农家女,然而就是这位农家女,近年却开出了一朵朵绚丽的晚霞——2019年潘龙珠被评定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20年获得“江苏省百佳健身达人”的殊荣,2022年其一手创办的百花协会又荣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现在她更是远近闻名的江苏好人。潘龙珠能获得这些荣誉和担负起这么多群众文化的指导工作,都源于她酷爱跳广场舞,她如痴如梦地跳出了一片灿烂的天地……
从“一人欢”到“千人乐”
每当旭日东升和夜幕降临时,金坛区城乡的公园、广场以及乡村的谷场及空旷地带都会响起优美的乐曲,一群群爱跳广场舞的人们在乐曲声中欢快起舞。 众多广场舞爱好者中有2000余人都是潘龙珠的学员,他们跳的广场舞,舞姿新颖富有浓烈的时代特色和催人奋进的激情。这一支支广场舞编导人就是潘龙珠。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刻,潘龙珠想到了跳广场舞。那时跳广场舞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跳广场舞还有偏见。于是,刚开始潘龙珠只约了三五好友在一起悄悄地跳广场舞……后来她出差进城,看到广场舞在城里悄然兴起,已成时尚,这也让她坚定在乡村大力倡导和推广跳广场舞的信心和勇气。
从这时起,潘龙珠和她的几个姐妹不再羞羞答答,而是尽情地讨论和排练,在空闲时还动员左邻右里的姐妹,邻村邻乡的姐妹学跳广场舞,向众姐妹广泛讲解跳广场舞愉悦身心和健身健美的种种益处……看他们广场舞跳得如此欢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姐妹被深深吸引。于是潘龙珠的舞友们越跳越多,一直扩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
从自娱自乐到走上国际舞台
跳复制的广场舞不难,然而,跳自创自编的广场舞却不那么容易。潘龙珠酷爱广场舞可谓着魔,每天她无论坐车、工作还是闲暇时,不是入神地听着音乐,就是在听了音乐后,思索设计一个个跳广场舞的新舞姿和动作。有时她非排练场合,忘我地试跳起来,人们都好奇地看她试跳的新舞。为了将自己创编的一个个新广场舞,让26支团队2000多舞友都学会,潘龙珠在这众多舞友中挑选出20多位悟性强,舞蹈功底厚的舞友做领舞,潘龙珠手把手地教他们学跳每支新广场舞的每个动作。这些领舞者学会新舞后,再回到他们的舞点,继续一传十,十传百。
为了使舞友们跳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广场舞,潘龙珠还从南京、无锡等地聘请专业教练来跟踪指导舞友们。刚开始,潘龙珠组织舞友编排新舞缺个排舞、练舞的场所,她就自费租用了一个数百平米的场馆做排练厅;为了不让一个姐妹掉队,她对生病的舞友嘘寒问暖,向留守儿童捐款;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爱上广场舞,她组织舞友开展公益巡演。2022年6月以来,她整整承办了100场“喜迎二十大 幸福连万家”巡演,金坛区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农家舞台都流下了她的汗水,数十万名市民在她们热情的演出中一起加入喜迎二十大热潮。
“地域文化是固有的,舞蹈传播却是流动的。”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表达梦里江南的婉约之美,诉说鱼米之乡的风俗人情,是她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以长荡湖渔民生活为背景的舞蹈《恭喜发财》一举荣获香港国际艺术节金奖、特等奖,舞蹈《欢舞盛世》也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刊载,舞蹈《渔歌丰登》荣获“洮湖渔夫”杯全民才艺大赛金奖……现在他们的团队不仅跳红了金坛,而且跳出了金坛,走红香港。
从广场舞爱上更广阔的民间艺术
在金坛区指前镇,指前鱼灯作为传统民俗舞蹈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可是因为新老艺人脱节,使这一民俗舞蹈陷入发展困境。面对这一现状,“文体达人”的潘龙珠忧心忡忡,她觉得,渔文化就是指前5万人的“圩区情怀”,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拯救这一文化遗产,她认真翻阅资料,吮吸文化精髓,并与村里多位老艺人促膝交谈,向老艺人学艺拜师。自掏腰包购置道具、踩着缝纫机做演出服到深夜、四处打听招募学员……就这样新的鱼灯队伍建起来了,淡出群众视野的指前鱼灯又重新活跃在了村头、广场、社区。
为了扩大指前鱼灯的知晓率,潘龙珠每年组织30多次非遗进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地方文化的艺术魅力,不断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涵和外延。2009年,指前鱼灯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龙珠成为指前鱼灯的传承人。
20多年来,她手把手地教技艺、心贴心地传情怀,培养了10多位非遗传承人,解决了指前鱼灯因“绝后”而失传的问题。与此同时,她还热心指导指前马灯、十番锣鼓、皮老虎、女子舞龙、东周庙会等非遗传承项目的申报与排练,在非遗的抢救性挖掘和传承保护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让这些濒临灭绝的地方文化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在她的努力下,从一个不会打字的农村妇女,到拥有千人粉丝的抖音账号,到独立编辑百花协会的微信公众号,集拍摄、撰稿、主持、编辑、图片修改为一体的自媒体达人,那是她30年来无数日夜的辛苦坚持。
潘龙珠,一个用大爱抒写人生的幸福舞者,行动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