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冰球赛场上,除了运动员们的激烈拼抢,每场比赛间隙都能见到一群身着红衣的工作人员在赛场上穿梭忙碌,这就是负责清“雪”保障的“雪童”团队。他们需要在比赛暂停时,用70秒时间完成1800平方米场地的碎冰清理工作。家住湖塘镇大学新村二社区的“00后”冰球国家一级运动员袁杰也是“雪童”团队的一员。
随着冬奥会的圆满闭幕,袁杰结束了冬奥会期间的所有工作,回到隔离酒店休整。由于冰球项目对抗激烈,冰刀会对冰面造成大面积磨损,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需要冰务团队快速修复冰面。虽然实际清理的是冰碴,但外观更像雪,故该团队的成员被称为“雪童”。“能够作为一名‘雪童’,协助比赛顺利进行我感到很荣幸。”袁杰笑着说,“在现场观看冰球比赛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冰球技术。”
据袁杰所说,在每局比赛的20分钟里,只要裁判发出暂停比赛的指令,“雪童”就会紧张而有序地上场,在70秒倒计时内快速清理冰场的每个角落。整场比赛下来,通常需要清扫冰面9次。“比赛间隙,我们要快速进场,持雪铲呈三角形从场地一端快速滑行至另一端,将中心区域冰屑推至场地两端,再分组折返清除残余,其他‘雪童’则各司其职,将碎冰铲入桶,随后立即离开。”
据了解,冰球场的面积约有1800平方米,要保证将冰面清理干净,同时还得确保准时离场,对“雪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能快速滑行,还需有较强的滑行技巧,确保在使用雪铲等工具时保持一定队形,同时更要高效分工,因此“雪童”往往由专业运动员担任。“我们组主要负责五棵松体育馆的冰球赛事,每场比赛有12人负责保障,其中8人负责清扫大面积,4人清理球门前、后和板墙边的碎冰。”袁杰说,“最晚的一场比赛21点10分开场,到23点多才结束,我们最后清完冰,回到酒店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
“雪童”由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球竞赛团队负责选拔,经过了三轮测试,袁杰成为一名合格的“雪童”,并参加了2021年4月和11月“相约北京”测试赛两场实战检验。“尽管无法真正上场比赛,但能服务冬奥会并零距离奔跑在奥运会冰场上,这种经历同样珍贵又美妙。”
2000年出生的袁杰,从五年级开始练习曲棍球。 2018年7月,袁杰报名参加女子跨界跨项冰球集训队,只身前往北京训练。2020年,成为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武进练了6年曲棍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有机会进集训队,接触到冰球运动,第一次上冰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袁杰说。
成为一名优秀的“雪童”同样需要刻苦的训练。每天7点出发,一整天泡在冰场的日子辛苦且枯燥,但袁杰内心特别满足。一推一铲,频频摩擦,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饱含着日夜训练的汗水,“雪童”也值得我们的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