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果巷街区的东北角,只见一座水乡风格的晚清建筑肃然伫立。它看起来不大,只大约三进;也并不新,乌瓦白墙上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更不算热闹,只有零星探访的游客。这就是史良故居,见证了她是如何将一腔桀骜化为铁骨柔情、从一介弱女子成长为享誉中外的“女中豪杰”的一生。
在史良身上有众多的标签: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与革命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大律师、新中国司法部首届部长、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等等。史良的养女史小红这样概括母亲的一生:“她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名人之妻,她是她自己,她所得所成皆是自我奋斗而来。母亲是个正直勇敢的人,读法律,当律师,任司法部部长,她一生就是一条直线,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轰轰烈烈。”
1900年出生于知识分子的家庭的史良,从小就听着屈原、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的故事。1922年,她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攻读法律。五卅运动中,她主编政法大学学生会刊物《雪耻》,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1927年,大学毕业的史良因莫须有的“思想问题”罪名被关押了两个多月,出狱后的她成为律师立志为受冤的人们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不计报酬帮助穷苦百姓。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爱国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发展。1936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的理由,抓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7位领导人。史良不顾自身安危,迅速通知其他人转移,因错失转移良机而不幸被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七君子”在苏州监狱坚持斗争,呼吁全国人民抗日救国。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敦促下,“七君子”终于获释。出狱后,史良立即投入了抗日战斗,她广泛联系和团结各地妇女团体,作为党的忠诚盟友,不避风险、竭尽全力营救革命者,为扩大和加强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历任全国妇联第一届执委,第二、三、四届副主席。她倾注大量心血,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婚姻制度。自此,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观念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基层,中国妇女得以从宗族、宗法中解放。在史良的建议下,各地法院还先后成立了婚姻庭,并由妇女担任庭长,以更好的保护妇女权益。
从1936年到2021年,虽然与这个故事己相隔八十五年,但我们仍然能透过时光,看到史良先生身上的熠熠光辉。在我眼中,史良先生的一生是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从追求个人的解放,到毅然踏上争取民族解放、妇女解放的道路,这一路上并不平坦,但史良不改初心,无怨无悔。她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与人民,始终在追求着真理和进步,巾帼气概不让须眉。
追忆史良,史册留丹心。女君子的精神永不消逝,我们将永远铭记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