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T恤和马尾辫,朴素而带有年轻的朝气,这便是石堰村的95后女大学生村官朱丹萍。
因热爱而归乡,在摸索中成长
早在2015年的暑假,刚刚结束高考的朱丹萍就参加了石堰村召开的“大学生座谈会”,村书记给大家介绍村里的情况,号召他们毕业后回归家乡、建设家园。当时的朱丹萍就被打动了,村支书的话就像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随后,在异地求学的几年里,这颗“归乡”的种子终于慢慢生根发芽,促使朱丹萍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石堰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层农村工作对于一个长时间离开家乡,又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具挑战的。刚工作的时候,对村情村况不熟悉,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村民打交道,现在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摸索,朱丹萍发现只要深入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工作就好开展了。
直面疫情考验,助力葡萄推广
虽然现在石堰村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但就在去年,石堰村和朱丹萍都曾遭遇过一场严峻的考验。石堰村作为江苏省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15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葡萄园。“去年新冠疫情期间,葡萄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村民们一筹莫展,甚至一度想要砍掉葡萄树。”在这紧急关头,巾帼不让须眉,朱丹萍主动承担起葡萄合作社的重担,利用葡萄资源挖掘本村的品牌,建立起了葡萄电商产供销基地。通过直播形式推广石堰葡萄,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的新路子,帮助村民们渡过了难关。为石堰葡萄、甚至石堰村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坚信家乡发展,信念从未动摇
“也许石堰村现在的变化很小,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五年、十年,它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变,有更好的模样!”说话间,朱丹萍的眼神中满是坚定和希冀。当问及与其他同学的近况对比,是否会有动摇时,朱丹萍也只是笑笑说:“毕业后的同学们大多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我作为乡村的基层干部,工作却难免繁琐,所以多少会有一些落差感,但是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却是其他地方给予不了的。有些东西不是金钱等物质能够衡量的,坚守这个词本身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希望我能够有所作为,让石堰村发展的越来越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无论多少年,我都会坚定不移地留在这,亲自助力它的发展、亲眼见证它的变迁。”
《新京报》曾载:“你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方向。你的价值观,构成了这个国家的价值观。你是大地,你是时间。你是你所期许的国家,你是即将来到的日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中,相信朱丹萍会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持续奉献巾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