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常州经开区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带孩子玩出新花样。
多方联动促成长:经开区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是在学校前瞻性项目“创学堂”模型下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细胞。学校邀请众多技能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授课资源,拓宽学习场域。非物质文化传播者李大瑞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横山桥百叶,篆刻名师江维平传授篆刻技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助力学校管乐队发展,经开实小联动家社力量共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五育并举。
面塑艺术进课堂:剑湖实验学校全面落实政策,深度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专门邀请专业的面塑手工艺人来校指导。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专家的制作技巧,进行揉、搓、捏,很快,一个个造型独特新颖的面塑就诞生了。孩子们觉得好玩又有意义。课程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校园生活,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型我“绣”传文化:“双减”政策落地后,戚实小积极组织社会专业人员加入课后服务:常州市狄静乱针绣工作室走进常州戚墅堰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红色”课堂——乱针绣课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乱针绣传承人狄静老师惟妙惟肖地讲解乱针绣的历史、针法、制作过程、传承状况等相关知识。课堂中,她重点介绍建党100周年作品“龙城三杰”等红色作品,将“三杰”精神以乱针绣这样的非遗形式传播,意义更为重大。
童心飞扬“筝”精彩:秋季开学后,南塘桥小学积极开展“5+2”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社团。其中陈丹老师开设的风筝社团吸引了许多喜爱手工劳动的同学。在陈丹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逐渐认识了风筝,爱上了风筝制作,更体会到了隐藏在背后的朴实无华的风筝文化。我们还邀请到了著名的风筝大王许星南来陪伴学生一起了解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