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举措。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确定了50个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市、区),溧阳位列其中。
作为全省5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全国试点县市之一,溧阳坚持公益属性,面向农村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探索、边实施”,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骨架,逐步形成市、镇、点三级“3+12+N”的规划布局,努力书写好“溧阳答卷”。目前,全市已开放92个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有近2万名农村学生参与。
志愿者授课 助力孩子逐梦启航
对11岁的孪生姐妹张妍、张怡来说,去“乡村复兴少年宫”上机器人课是假期最大的乐趣。姐妹俩就读于大溪小学,平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南渡镇胜笪村,父母在山东工作,难得回家,也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
2019年5月,胜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资30余万元建起胜笪“明慧读书台”,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
今年6月,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工作启动后,胜笪村依托读书台的场地资源,邀请大溪小学、实验小学、培智学校等多所学校以及市税务局、市作协等多家单位的志愿者授课,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文体娱乐、劳动实践活动。
以前,无论是学校还是村子里,都没有学习机器人课程的条件。该市实验小学教师志愿者钱胜浩的到来,为胜笪村的孩子们圆了这个梦,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科技魅力。
“暑假期间,钱老师连续20天每天都开车半小时从城区来胜笪给孩子们上课。”南渡镇社区教育中心副校长王小虎和志愿者接触得最多,他能说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培智学校校长李莉不仅自己来给孩子上手工课,还带来了学校的一群老师;陈灵芝老师不会开车,每次来胜笪村都要转车加步行15分钟;有些老家在外地的老师,为了上好暑期课,甚至推迟了回家探亲的日期……
为了确保活动效果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胜笪村的志愿者精心组织,做好接送等保障工作。“村里塘坝多,我们还给孩子们专门上了防溺水的安全教育课。”村党总支书记张晴泽说。
除了上课,孩子们还化身小小文明网格员,走到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组成小记者团,走访抗美援朝老兵……有了乡村“复兴少年宫”,他们不再沉迷于看电视、玩手机,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们也不用再为辅导作业而烦恼。“村委真心真意为我们服务,我们也要全心全意支持村委工作。”淳朴的村民将感动化作实际行动。村里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作,张妍、张怡的爷爷主动找到村委,表示一定支持配合。一些老党员看到孩子们的喜人变化,也主动请缨,教孩子下象棋、做手工。
扎根乡土 绽放特色之花
在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建设中,南渡镇黄山村扎根乡土,立足农情,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课程”,为小少年点燃大梦想。
黄山村常住居民只有600多人,其中老年人400多人,留守儿童23人。“留守儿童缺少亲人陪伴,日常学业无人辅导,课余没有条件发展兴趣爱好,成长需求很难得到满足。”“95后”村党总支书记曹煜说。
一开始,村里多方寻求资源,请了外面的老师给孩子上辅导课、兴趣课。可是,黄山村的娃娃们普遍胆小拘谨,很少与老师互动,课堂效果较差。
如何针对本村孩子的特点,寻找最能激发他们童真、最能培养他们自信、最能锤炼他们品质的切入点?村妇联主席王秋月看着田里的滚滚麦浪,突然有了灵感——“风吹麦浪”儿童劳作体验课由此推出。在村里种田“老把式”的带领下,留守儿童们学习收麦、捆麦。“虽说都是农村生、农村长,但现在村里的孩子已经不会干农活了。”王秋月说,熟悉的农村劳动场景,爷爷、奶奶手把手地传授,让孩子们一下释放了天性,麦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之后的“乡村记忆课程”中,孩子们学习制作山芋干、月饼、糙米糕等美食,学习织围巾、纳鞋底等手艺。而课程的指导老师,都是村里心灵手巧的村民。
“乡村记忆课程”让孩子们长了本领,也让他们变得开朗自信。村里再请外面的老师来上课,孩子们都能大方自信地提问、发言。
努力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溧阳样本”
新市民公益培训课堂,为新市民儿童打开通向艺术的一扇窗;南山自然学校生态课程,带领横涧小学的孩子们品味悠悠茶香;4点半课堂、休闲书屋,集中照顾环卫工人、城管队员的子女;正昌“职工子女托管服务中心”,有效解决节假日职工子女“看护难”问题……
溧阳把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战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6月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
经过精心谋划,乡村“复兴少年宫”首批确立了市级、镇级、村(社区)级试点60个。几个月来,各地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有效调配资源、抓好融合共享、提升阵地功能,吸引广大农村孩子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打造出了诸多亮点——
阵地网络不断建强。一方面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就近就便、资源整合原则落实主阵地,并将红色资源、文博场馆、文明单位等纳入教育实践点,形成“1+N”的育人格局;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青苗计划”,着力提升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小学全覆盖。
志愿力量进一步激活。各地挖掘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担任辅导员,并动员文体科技人才、“五老”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同时,依托“志愿溧阳”平台招募志愿者,搭建网上展示平台,发布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强化宣传推广、供需对接。
活动内容愈发丰富。围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三项重点,将“八礼四仪”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入活动内容,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应用活动项目,着力打造“一宫一品”,切实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溧阳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