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规划实施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女性社会组织 巾帼志愿 儿童工作
通知公告: ·常妇〔2024〕13号关于选举常州市妇女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和推荐常州市妇联第十七届执委候选人的通知 (2024-09-04)  ·巡视公告 (2024-06-05)  ·常州市妇联派驻纪检监察组联系方式 (2024-05-21)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和儿童工作 > 内容
家庭教育中的“规矩和爱”
发布日期:2020-12-02  来源:妇联  浏览次数:  字号:〖

孩子,因为爱你,我愿意改变自己

孩子,因为爱你,我愿意和你一起成长

话题一【学做父母】

教子是父母一生的至要,为人父母无可替代,也不能重来。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颜之推在他著名的《颜氏家训》里告诫世人:教儿婴孩。意思就是教育孩子要从婴儿开始。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教儿婴孩”这一中国古训正在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特别是大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

从1991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对1300名出身于贫困家庭的新生儿进行了长达16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他们的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如果在孩子0—3岁期间给予他们较高质量的早教环境,孩子以后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都会大大受益,甚至能赶上和超过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那么,做父母需要专门学习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分享一位叫“沙拉”的妈妈在以色列的经历。沙拉在上海出生长大,她的父亲是“二战”时逃亡到上海的犹太人。在中以正式建交后,她带着3个孩子到以色列生活。她是第一位从中国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还曾受到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在以色列,这位母亲努力去做一个中国式好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操劳一切。有一天,她的一位邻居老太太看不下去了,走过来劈头盖脸训斥她的大儿子:“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老太太又转过头来训斥母亲:“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这位犹太老人的做法乍看有些过分。很难想象我们中国人会这么直接去训斥一个邻家孩子,更不要说训完孩子还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妈妈。这样做不仅有多管闲事之嫌,情理上也让人难以接受。但是随着对犹太民族慢慢了解,我对这位犹太老太太的做法,甚至整个犹太文化都开始肃然起敬。

犹太民族至今只有一千多万人口,这样一个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亡国,却依然屹立于世,没有在其他世界各地被其他民族异化,并在1948年5月14日复国。犹太民族的耐挫力和凝聚力让世人惊叹。不仅如此,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价值观,邻居老太太会认为训斥别人的孩子为的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多管闲事。中华民族有着这样的古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似乎让我看到犹太民族对于教育更多的担当,她所做的是:教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这个故事最让我深思的还不是犹太人的历史和教育观,而是那位老太太转过头来训斥沙拉的那句话:“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这句话很伤人,却给天下所有父母一个警醒:生下孩子证明的仅仅是母亲生理上的生育能力,却不保证你具备为人父母的教养能力。因为教养孩子是一门需要学习的专业。占世界人口不到0.2%的犹太人拿走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犹太人的历史和成就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教育刮目相看。犹太人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孩子首先属于上帝,其次属于以色列民族,然后才是属于家庭,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人人有责。

著名的现代家庭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的确,无论是对孩子身体的养育,还是心理的教育,都有一整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人父母和文化环境】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西风东渐。现代西方家庭爱和尊重的教育模式被很多中国的父母所推崇,特别是从严厉的家庭长大的中国父母,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光明。他们开始彻底否定自己父母的管教模式而照搬所谓爱的模式。这种不经过文化思考的机械模仿,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首先,现代的美国家庭教育本身并不是完美的,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学术研究都批判现代美国的家庭教育,过分溺爱孩子。其次,很多中国家长只看到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直白的爱的表达,却看不到美国整个社会文化中对法律和规则的尊重。有意思的是,很多美国家长也很难理解,中国家庭中被严厉管教的孩子长大后仍能那么孝敬父母,所以好的教育模式依赖于文化的语境。有效的跨文化学习绝不是摒弃自己文化的邯郸学步,而是扎根自己文化土壤的兼收并蓄。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一套非常完整的规矩理论和方法,同时传统的儒家文化以仁义为本,整个家庭家庭教育体系中充满着规矩和爱的辩证统一。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所总结的那样“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既强调父严,但也明确为人父的最高境界是慈爱,虽然强调母慈也有以慈母败子的告诫,所以中国传统家教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境来实现规矩和爱的和谐。当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虽然为人父母的基本原则是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但是在具体的一些方式方法上,我们要结合现实环境中的特殊性。例如现在很多孩子迷恋电脑游戏,我们该怎么办?无论《三字经》《弟子规》或是《朱子家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把中国传统教育的原理应用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性地把基本的教育原则发扬光大。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吧。

【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

为人父母既要学习很多理论,也要掌握各种方法。但是最重要的牢记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不占有原则

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占有。你可以爱他,教育他,但是不能占有他。(纪伯伦《论孩子》)

原则二: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成功的教育是规矩和爱的结合;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原则三:情商先于智商原则

一个人的成功不到30%取决于他的智商,在剩余的70%中,情商起着关键的作用。(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对情商影响最大的就是早期家庭的亲子关系。)

原则四:共同成长原则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美国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婴儿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吸引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地来到人类的怀抱。”当孩子来到你的怀抱的那一刻,你的心里就默默地说:“孩子,我愿意和你一起成长。”当孩子离开你的那一天,但愿你的心里能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对那个生命充满感恩。

话题二【规矩和爱】

今天,我们重点阐述规矩和爱的原则。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融合规矩和爱。什么是规矩?“规矩”一词最早出自著作《管子》:“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法律、政令,就像画圆的圆规,画方的矩形器,画直线的绳墨盒一样,是官吏和民众都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绳。三百多年后,孟子重新定义了规矩,他认为规矩的效果取决于仁爱。到了汉朝,孟子关于规矩和爱统一的思想终于被执政者采纳,并得到了发扬光大,汉朝的执政者提出了外儒内法的执政思想,它代表了一种规矩和爱兼容的政治心态,既避免了因一味强调仁爱而导致的柔弱,也避免了因一味强调刑法而导致的严酷。正是这个规矩和仁爱兼容并蓄的执政体系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汉朝。

那么,规矩和爱有什么关系呢?有效的规矩必须建立在理性爱的基础之上。

规矩的核心就是爱。

现实中立规矩不成功的父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父母自己就不知道什么是规矩;

第二,父母明明知道什么是规矩,却不忍心给孩子立规矩;

第三,父母愿意立规矩,却往往凭着自己的情绪立规矩。

这三种情况表现的是立规矩的失败,其本质上都是父母缺乏理性的爱。

第一种情况中的父母往往自己还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这样的父母自己还在随心所欲的生活,只要孩子不妨碍自己,没有丝毫的规矩。这样的父母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理性的爱。

第二种情况中的父母已经有规矩的意识,但是一看到孩子哭哭啼啼的可怜样子最多说一声“下次不要再这样了”,就把规矩放弃了,如果父母因为自己不忍心而放弃管教,就谈不上是真正爱孩子。

第三种情况中的父母知道什么是规矩也勇于立规矩,但是立规矩最直接的动机却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显然这样的规矩不是爱的管教,而是恨的发泄。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双方都因为怕失去孩子的爱而不愿意立规矩,孩子才三岁已经像个女王,动不动就对父母发号施令。他们意识到了立规矩的必要性,但是谁都不愿意站出来唱黑脸,最后还是妈妈下了决心:“那就我来立规矩吧。”听到妈妈这么说。那位爸爸如释重负,认为孩子会因着妈妈立规矩而更加亲近自己,两个月后的结果却让这位爸爸大失所望。他大惑不解的抱怨,现在孩子越来越不在乎我。规矩都是妈妈立的,但是她却更在乎妈妈。妈妈对她好一点,她就高兴的不得了,我再怎么对她好她都无所谓。这个案例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味满足孩子而逃避立规矩,其结果就是父母沦落为孩子满足需要的工具。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爷爷奶奶无比宠爱孩子,却往往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敬畏,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引以为戒,从小给孩子立规矩。不过

话题三【规矩的原则和方法】

立规矩需要爱,规矩中的爱能让规矩充满力量而直接进入孩子的内心。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立规矩的三个重要原则:爱为基础的原则、趁早原则、一致性原则

这里不再多说爱为基础的原则,重点阐述趁早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趁早原则】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育儿书《从零岁开始》,作者认为人生第一个规矩就是建立“吃——玩——睡”的生活规律。一旦建立起这样的生活节律,特别是宝宝有了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对父母自己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对孩子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这会帮助宝宝提升安全感和稳定性,也可以帮助宝宝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和促进情绪的发展。当然,父母在立“吃——玩——睡”这个规矩时切忌死板、机械,要对宝宝身体的信号很敏感,然后做出合理的调整。

《颜氏家训》中也提到在婴儿时期就可以立规矩,因为孩子那个时候已经可以看懂父母的喜怒哀乐了,这样就可以通过交流教育孩子“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能立规矩的前提就是能和孩子交流。

在【规矩的一致性原则】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把重要的规矩写下来。

第二: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按孩子的行为动机来决定惩罚。

第三:祖辈老人只能是家庭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能代替父母成为家庭教育主体。

第四:在立规矩有了不一致时,要召开家庭会议。

第五: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

话题四【规矩和敬畏】

家庭教育中的规矩是给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家规若要有效,父母必须对孩子违反规定的行为有惩罚并有执行惩罚的权威。我们希望通过惩罚帮助孩子理解和内化规矩,最终产生敬畏之心,如果外在害怕是教育的起点,那么内在的敬畏就是教育的终点。

作为父母如何在立规矩中体现自己的敬畏之心呢?

1、立规矩要认真,不能随便。规矩的内容,制定规矩的过程以及执行过程都是合理而且认真的。由于家规中的对象是发展中的孩子,所以内容及其表达都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2、规矩的数量也要合理,建议同一时期内给孩子所立的规矩不超过三条,当孩子能够自觉遵守后再加入新的规矩。这样做既可以突出重点,也有利于把重要有限的规矩做扎实。

3、在规矩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一起来参与。特别是当孩子上幼儿园后,这时他对为什么要制定规矩就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规矩的要求和违反规矩后的惩罚都可以和孩子事先交流,让孩子能理解这些规矩对他自身的益处。4、立规矩需要有合理的惩罚,最好的惩罚是孩子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自然且他又在乎的结果。所谓自然就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行为和负面的后果有因果关系,例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最自然的结果就是饿,所以给孩子吃饭立规矩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的自然结果很容易出现,但是,也有父母说饿了一顿,一点没用,孩子照样不吃,那是因为这样的惩罚还没有满足第二个条件:孩子在乎。饿一顿对于现在很多孩子还是不够的,偶尔饿两顿甚至三顿对大部分孩子身体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但是会让孩子明白饥饿的难受源自自己不好好吃饭的行为,这样这个行为就很容易得以纠正。

《战国策》有这样一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就是如果父母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的未来考虑。给孩子立规矩,特别是不得不让孩子承担严厉的后果时,更需要父母克服自己当下的情绪,为了孩子的未来理性的执行惩罚。

父母要用规矩和爱帮助孩子从小经历挫折培养抗逆力。要让孩子能感受他人的感受,父母应该先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父母要让孩子能抵制诱惑,从训练延迟满足开始。要让孩子学会克制情绪,从父母自己克制情绪开始。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有一个积极客观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生的福气。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理性地爱孩子,在规矩和爱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谦卑又自信!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在失去规矩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81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