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那么父母身体力行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灵、塑造着每个人的人格、熏陶着每个人的性情。 尽管没有传下来文字性的家训,但糜越是一家的“家风”却一代代影响着、传承着,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最无痕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糜越是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她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工人。从小父母要求 “百善孝为先” 且言传身教。在她的记忆中,奶奶一直是睡在床上不起来的,后来知道是“瘫痪”。奶奶养育了五个孩子,但只有最小的父亲留在身边。父母在奶奶瘫痪在床的十多年中,精心照料。父亲和母亲为了奶奶身边一定有人不离身,主动向单位申请了三班倒。父亲上班母亲就回来了,一日三餐总是竭尽所能为奶奶配上可口的饭菜;父母只要一回家,第一件事是坐在奶奶床边说说话;凡是到家窜门的邻居总是因为奶奶干净整洁的床褥而羡慕奶奶的好福气......当年五好家庭的奖状和常州日报刊登的事迹仍然为周围人津津乐道。生活上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有什么需要,父母总是尽力满足;老人有什么病痛,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带着老人去看病、照顾吃药;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是满脸笑容,耐心地听老人讲,和老人说话也总是轻言轻语,不高声大调。奶奶去世多年,现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侄儿和女儿也效仿我们,在学习之余,不时地照顾起爷爷奶奶。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糜越是的奶奶去世后,她的母亲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相当好。那个年代,做体力活的人很多,吃得下但又不舍得花钱,母亲给他们下的面总是满的这只碗似乎要撑不下,花钱少味道美又吃的饱,当然来的人也络绎不绝。碰上有人不凑巧没带钱,母亲总是“算了算了,都是乡里乡亲”就过去了。
润物细无声。糜越是的哥哥嫂嫂至今结婚已经快20年了。嫂嫂为人也很通情达理,这么多年来,家里的婆媳关系有如亲生,遇到琐事都会主动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计小节。买菜时,母亲会想着孩子们爱吃什么菜,嫂嫂也总是在换季时帮父母添置衣物。
去年母亲住了两次医院,由于医院伙食不好,嫂嫂每天一大早烧好了菜,叫哥哥送去医院,同病房的人见了都羡慕母亲的儿子媳妇好。老人心情好,身体恢复得也快。
糜越是的家庭简单而实在,为人长辈处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后辈儿孙中,代代传承和接力。俗话讲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形影相随的影子,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好的家风无时无刻净化每个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