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岁的朱志祥是位孤寡老人,中风后,几位邻居轮流给老人烧菜做饭当 " 保姆 ",至今已有 10 多年。
9 月 7 日上午 9 点多,薛杏英拎着洗好的小青菜来到隔壁朱志祥老人家。烧完菜,薛杏英帮老人家中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看是否有衣服要洗。
朱志祥家住常州经开区横林镇狄坂村,一个房间既是厨房,也是卧室,家具摆设都很简陋。
因为生理缺陷,朱志祥从小不能说话,只会打哑语手势。他的右手小时候受了伤,指头黏连在一起,握成一个拳头状不能摊开。
薛杏英说,老人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洗澡,偶尔能在房子附近溜达溜达,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什么的都干不了。
薛杏英和朱志祥是几十年的邻居。她说,朱志祥的父母已经去世,目前他孤身一人生活,一直没有结婚。村上为了照顾朱志祥,让他帮助看护鱼塘,有一些工资维持生活。
2007 年,朱志祥突然中风发作。薛杏英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天朱志祥回家时自己开不了门。" 当时看到他整个人就不行了,后来赶紧联系帮送到医院。"
" 没办法,我就帮着照顾了!" 薛杏英说,老人病情还算好,出院后在家养了一段时间,慢慢恢复了不少,但是没办法自己做饭弄吃的,于是就给他烧了半年的饭。
到后来,薛杏英觉得自己一个人力量有限,于是先后找了张阿菊、余盘琴、朱金珠几位邻居,大家一起按月轮流照顾老人。薛杏英今年 71 岁,几个邻居也都差不多年纪。朱志祥主要靠失地农民保险和低保边缘补贴生活。买菜需要开支,大家一起商量决定,老人每月拿出一笔钱支付给照顾的邻居。一开始一个月几十块钱,随着物价上涨,现在是 400 元一个月。
为了能让老人饮食营养均衡,薛杏英经常为老人带来水果、肉和蔬菜。平时一些蔬菜,大家自留地里有种,其它一些菜,由于村里没有菜市场,要跑到邻近的村庄去买。朱志祥生病了,大家就帮着送医院、买药。
因为离得最近,薛杏英也基本上把老人当成了自家的一员。有一次,薛杏英在家中忙活,突然隐约听到老人的喊声。冲过去推开门一看,老人在洗澡时摔倒了,爬不起来。几位邻居得知后都说,幸亏是薛杏英及时发现,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天一大早,薛杏英发现朱志祥腹泻,大小便都在床上。因为担心老人有什么毛病,薛杏英急忙通知了狄坂村委的会计朱红燕。朱红燕来了后,丝毫没有嫌弃,一起帮着给老人擦身体、洗被子。
10 多年如一日的照顾,薛杏英他们几个人也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照顾他没什么,谁叫我们是邻居呢!" 薛杏英说,她刚结婚生小孩那几年,有时候农活忙的时候,她去田里干活,朱志祥也会帮着照看小孩,邻居之间关系都很融洽。
狄坂村委会计朱红燕告诉记者,村上也想安排朱志祥老人去敬老院,毕竟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但是每次去找老人,老人总是不愿意去,说宁愿呆在家里。
在朱志祥家中,当记者让薛杏英把采访意图告诉他时,老人立即露出满脸笑容,并连连对薛杏英竖起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