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明办发文对2018年度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标兵项目和优秀项目进行表彰,市妇联申报的《家庭教育工作室特色化建设》《家庭教育流动绘画墙进社区》等2个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2018年,市妇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室建设、家庭教育流动绘画墙巡展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家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交流研讨会
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在全市打造10个由家庭教育专家领衔的家庭教育工作室,通过培养中青年家教骨干、开展实用性课题和项目研究、开展专业化家教指导服务等工作内容,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提升家庭教育专业化水平。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择优选拔重特色。下发《关于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的意见》,明确申报条件、程序,在全市公开征集家庭教育工作室,在自主申报、材料审核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室领衔人现场答辩、评委评审打分和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0个具有鲜明特色、不同领域的家庭教育工作室并予以命名和挂牌,每年给予经费支持。二是严格管理促规范。制定《常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室管理与考核办法》、《家庭教育工作室建设考核评估细则》等管理意见,采取每年考核、三年总评的方式对工作室进行管理,与各工作室签订项目合作协议,鼓励各工作室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今年,主办单位对工作室开展了年中工作交流会和年底的首次考核评估,并发布考核评估的通报,评选出3个优秀工作室,给予了一定的经费奖励。三是示范引领有成效。一年来,在领衔人的带领下,各家庭教育工作室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特色理念、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一些工作室成员充分利用医疗、心理、阅读、学前教育等专业优势,发挥自身特长,线下为基层开展家庭教育专家咨询、专题讲座等服务近500场,受益5万人次,线上利用微信等网络媒体推送家庭教育文章200多篇,近10万人次阅读;领衔人顾锡宏、王苏弘接受常州电视台专访,制作4期家庭教育专题节目播出;一些工作室立足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难点问题,开展工作调研和应用性实践研究课题,如:《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关于对幼儿园新生家长的调查分析报告》等,在报刊杂志等发表《好家长成就好班级》、《学龄前儿童家庭功能评定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等论文10余篇,原创编印《家长学刊》、《幼儿游戏100,让你成为智慧父母》等实用性家教读本;一些工作室通过座谈交流、教学研讨,参观见学等形式,注重培养、培训中青年家庭教育骨干,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工作室建设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市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也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影响和带动作用。
家教流动墙进商业街区展出
2018年开展了“幸福成长树 共绘文明墙”家风家教流动墙进社区主题活动,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承办。在传统的家教讲座和沙龙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家庭教育的新形式,向全市征集原创家庭教育案例,从中选出十佳经典案例,依据经典案例,组织家庭和儿童开展绘画创作,评选优秀绘画作品。对优秀绘画作品,配合相应文字,设计制作绘画墙,并将绘画墙在相关街道社区进行流动展出。本次活动吸引了近五百名家庭的参与,将校外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突出了校外课程建设。课堂内不仅在作品构思、绘画构图、空间想象、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的能力上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提高,同时内化了家风家教的良好理念;课堂外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家风家教主题积极践行,在践行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并通过孩子的行为影响家长,播撒文明种子。该活动中的“家风家训沐童心 绘声绘画伴成长”的教学课程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承办的2018津苏校外教育系统教育教学实践论坛江苏地区现场交流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