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时代到来,儿童绘本市场发展迅猛。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外国儿童读物由于年龄段划分清晰契合儿童成长周期、内容生动启发性强、道理简单儿童接受程度高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占据国内市场80%以上份额。我国儿童绘本市场“洋气十足”。
不少人担心,缺少接地气的本土儿童读物是否会出现儿童阅读领域的文化“断层”,恐对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一方面,中国儿童的价值观会逐渐“西方化”。西方文化讲究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崇拜,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崇尚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截然不同。儿童从小接触各种西方故事,必然会影响其价值观形成和走向,从而偏向西方的精致利己主义和个人崇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另一方面,中国儿童在西方文化面前自卑化。孩子们长久阅读外国绘本,看到的是外国的文化历史和优秀历史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都是外国人,相反一些反面人物确实中国人名、中国事例。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而造成目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与国产绘本产能不匹配。首先,一本30页的绘本制作周期两个月酬劳仅为一万元左右,对创作者没有吸引力,从业者规模极小;其次,在出版渠道的强势推广下,国外一本绘本便可实现“财务自由”,而国内美术文学功底好的从业者却处于产业链的“外包工”角色”,动力不足;再次,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出版社采取缩短生产周期的全进口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但这也导致国内优质作品稀少,后续的出版发行、营销推广链条没有太多空间。
二是出版社销售策略引发全民热捧进口绘本。过去十年里,主流童书出版社和销售平台擅长采用“打榜”模式销售,国外绘本长期占据各大童书销售和评级榜单,家长自然形成以进口绘本为主流的消费错觉,认为进口绘本对孩子的培养更有优势。而近年热播的儿童动画作品,远未达到成熟和正规的标准,诸如“熊出没”之类动画片,其制作水准、思想内涵和国外动画作品都有很大差距,也确实难以获得部分素质较高家长的认同,不得不选择在国外出版审核较严环境下的进口出版物。
三是市场快速扩张导致童书进口市场良莠不齐。出版商在数字化时代下都敏锐的嗅到了童书这座“金矿”,甚至成为出版业的“救世主”,国内一些毫无童书出版经验的出版社也开始引进童书。在版权紧俏的市场环境下,实力较弱的出版商采取引进贴着进口标签的廉价出版物的策略,或者借用国内消费者不熟悉的国外非权威奖项冠名的儿童出版物,诸如凯迪克奖、格林威奖、博洛利亚插画奖、白乌鸦奖等,而出版商也并未关注低幼绘本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和健康性,甚至出现引进日韩教学机构教材作进口童书的个案。
对于我国低幼绘本市场的“洋风盛行”现象,既需要出版领域的理性反思,更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引导整合,促进儿童绘本市场的产业链重塑,塑造完整的国产儿童绘本出版发行产业链。
一是加大国内绘本产业扶持培育力度。绘本产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前期需要投入和培育,沉淀优秀人才。建议出台导向性的政策,重塑国内儿童绘本产业链,从创作人才层面进行精耕细作,鼓励专业院校、高校直接开设插画专业或者本创作专业,,致力于培养新生代绘本作者,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绘画而作画培育基于本土文化的“源头活水”,让绘本产业回归文化本源,营造产业的归属感。
二是加强进口儿童出版物的审核与配额。加强0-6岁进口绘本出版物的内容引进,适当量化版权引进配额,通过数量管理提高引进内容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绘本产业的发展空间,防止不加甄别引入众多意识形态的低幼出版物。制定出台低幼绘本出版物引进管理备案制度,避免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个别出版商“放到碗里就是菜”的商业行为,对家长在海量低幼绘本的内容甄别选择也可起到正本清源的导向作用。
三是要求销售平台承担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一方面,加大卖方销售平台、APP对国内优秀低幼绘本的推广力度,让互联网出版行业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成为优秀绘本作品的“筛选器”和“播种机”。另一方面,根据用户市场需求,面对国内绘本制作产业不成熟的客观情况,平衡国内绘本创作和国外绘本创作的优势和劣势,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从儿童角度开发关注平等和对话表达主题的绘本作品,也可考虑整合国外优秀的绘本创作团队资源,运用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引入并联合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