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然不可不慎也”。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学习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
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如坐要有坐姿,吃饭时要安静进餐,饭前便后洗手,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即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拿轻放物品;做到三排”:喝水排队,如厕排队,上下楼梯排队;用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午休时间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盖被子,不会做的学着做,学会做的坚持做。此外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和家长都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地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老师违反了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懂得规则的严肃性,自律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家园共育
要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也时刻发挥着宣传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和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家园共育,统一要求,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冰冻三尺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亦是这样。它是由良好的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积累而成。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长期坚持,需要家园合作,科学的、系统的进行培养才能养成。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持久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尽管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只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对待态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都要做好持久训练的准备。然而,这训练又不同于天天重复某种行为,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整合等等。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工作。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地投入,研究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因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但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石小伟,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红溪实验幼儿园 马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