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为什么不见成效?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生长规律缺乏了解。
比如,一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国外甚至有人教婴儿使用手语,帮孩子沟通。
两岁的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因为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两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两三岁期间还会多次出现,但只要您现在态度平和地同孩子理性、正向沟通,那么到了四岁,孩子的情绪管理就会做得比较好了。
再如,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手破出血了,漠视走开,妈妈心里顿时悲从中来,觉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是不是该教育教育了。
其实妈妈不必伤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看到不幸,会表现出好像自己同样在体验痛苦一样,这是一种移情式唤醒。他们会用离开、漠视,甚至攻击对方,来缓解自己的这种不适。随着孩子长大,他才能逐渐做到把这种共情体验,转向对痛苦者的关心和帮助。
再比如,有些幼儿家长常说孩子不虚心、逞能、不让大人教。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很正常。研究发现,三至五岁的幼儿,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常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胜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大量的技能,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有学东西的自信。
我们现在常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
什么叫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
就是不超前、不滞后,不是总在做错位的教育——婴儿期把孩子交给别人带、不陪伴,没有培养安全型母婴依恋;孩子一两岁时,过多立规矩、不顾孩子各种敏感期,为了培养“品德”而和孩子无谓地较劲;孩子四五岁时,他的大脑开始有执行控制能力了,但家长该给的界限却没有给,该培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由地玩和交往,却不做,而把重心放在超前学小学知识上了;上学后,又把孩子的成长、独立看作失控,越发加紧监控;孩子上大学又去陪读;毕业又替孩子去相亲(这都是在补学前家教落下的课——因为在孩子幼儿时,交往的窗口期,我们没让他自由交往)……
错位教育,大人孩子都累!
养孩子是农活儿,要了解时机、节气。
所以,我们家长多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养孩子是农活儿,拔苗助长不对;压住不让他长,也不对。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同时,人又是共性大于个性,有着大同小异的成长路径。因为有这些规律,所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人的研究才成为可能。
我曾看到有句话写得非常好:
我们都渴望自由,但同时又都在误解自由。自由不是去打破一切规律的限制,因为真正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打破的,也是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的。真正的自由是顺应规律,就像我们的脚穿上合适的鞋子,我们的脚才是自由的;就像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火车才是自由的一样。真正的自由就是这顺应规律后的行止无碍。
在孩子教养上,也是同理。
我们要怀着谦卑与敬畏,多学习、多陪伴、多观察。当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少去扭曲,孩子就可以长得更自然、更本色、更健康,他就能发挥出种种潜能,长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金坛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