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能扩充新知,提升能力,我认为仅是浅层效益;能触动听众内心,激发情感共鸣,内化价值尺度,才是高阶成效。而要达到此目的,求真是唯一途径!
2016年10月11到14日,参与“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暨亲子阅读专题研修班”的培训,最深切的感悟就是,专家们皆以求真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用真情、真心、真诚,取得了培训的实效,高效。
求真是联系实际。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她做的《全面加强家庭教育的思考》的报告,高屋建瓴,为大家重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概念,明确了定位和特点。从材料小标题看,“一、深刻认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1.习近平论家风”,如此高大上的内容,应该不会生动。可是,这位七十岁的古稀老太,却用自己的名字“桢”来做注释,展示家庭对她的重望:桢,是一种坚硬的木头;是一种支撑土墙的立柱。家庭没有把她仅仅当成一个女孩来培养,而是希望她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何等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啊!她祖先的家国情怀,通过起名字便印入了她的生命,伴随她一生。她自嘲七十了还到处奔波,为什么?为国家。而她讲座里流露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听众。追随她的课程,成为很多常州同伴的选择。这种联系实际的求真,给人强烈的震撼与隽永的回味。她的人格魅力,将永驻我心!
求真是融入感悟。理论概括是新知学习的方法之一。北师大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郑新蓉教授的《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为我们揭开了今天家庭教育的迷思:网络原居民和网络移民;质量优先和利润优先等等。这些从感性认识生成的理性概括,能引导听者联想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以感性为基础的理论升华就是求真,它让讲座充满活力: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常年在一线指导家庭教育的妇女工作者们,对于肩负家庭教育指导重任的教师们,起到的引导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求真愿袒露亲情。母亲把儿子成长作为原型,通过在《家庭教育》杂志上的连载小说,引导大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向,这种创意,让人敬佩不已。上海师范大学儿童艺术创意与研究中心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萧萍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魅力的讲授者。她的学术背景使我惊奇:学前教育学士,现代文学硕士,戏剧学博士;她的创意性工作让我惊诧:她涉足绘本,儿童戏剧,诗歌等众多领域,获得过各种大奖;而她讲课中袒露的浓浓亲情,深深的忧虑,更让我惊叹!那种为儿子的成长呕心沥血的母爱,为当代家庭教育误区的担心,为儿童阅读缺失的痛心,也是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听众!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儿子的、自己的、朋友的;通过一个个场景,牢牢地吸引着每一个听众,引起广泛的共鸣,这种对真的追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求真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如果培训讲座仅仅是灌输知识,很难见成效的。此次培训的求真,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而关爱生命又是人文学科活的根基。萧萍教授从网络搬来的数据,让人瞠目结舌:每年至少二十五万少年自杀!要让孩子健康,家庭幸福,亲子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亲子阅读是心灵的交流”,是关爱生命。从她的亲子阅读的七个关键词里,我们不难看到,她对生命的关注贯穿讲座的始终:不浮躁,不僵化,不功利,不束缚,不教条,不拘泥,不强求。这种阅读的状态,已经进入对生命的尊重,寄托着对民族未来的希望。这种求真,将活力永恒。
真实生命的成长中常常被忽略的还有审美。《文汇读书周刊》主编,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教授,给我们补了这一课——《儿童的审美与想象》。他从节奏和想象两个具体的角度,以小孙女为样本,给大家讲明了儿童审美的趣味。更有无数绘本案例,让大家对美育有了全新的体验与向往。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培训老师们所展示的真实,实现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让受训者在理性思考的同时,灵魂被深深地震撼!
这样的培训,是超越功利,贴近本真的!
这样的培训,是求真务实,连接现实的!
这样的培训,是呵护生命,芳香久远的!
作者:孙茹颖(武进区妇联儿少部科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