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溧阳市流动儿童数近9年来保持逐年增长。溧阳市小学阶段现有流动儿童6606名,占小学生总数17.44%,初中阶段现有流动儿童1853名,占初中生总数10.42%。
据调查,溧阳市流动儿童大多来自相对边远、欠发达地区的“蓝领家庭”,涉及20多个省份,10多个民族,其父母大多是打工一族或小商小贩,因忙于生计而对孩子重养轻教。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
一是家庭背景差异。这些家长大部分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有些还不识字,往往生育几个孩子,在他们的家里很少有课外书籍,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二是生活习惯差异。这些孩子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调查显示,约有10%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牙洗脸。三是学习水平差异。这些孩子有的入学较晚,甚至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而直接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调查,7~14岁的流动儿童中流动时间在6年以上的约占1/3,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流动儿童属于长期流动。长期跟随父母漂泊在外的流动儿童属于城市的弱势群体,面临着入学难、升学难的状况,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受到严重威胁,我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关注、关爱他们,让他们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从而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以教育的公平推动社会的公平。为此,溧阳市坚持以下5条原则:
(一)平等性
为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溧阳市认真贯彻《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关于2014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和小学毕业考核工作的意见》,坚持保障学位和就近免试入学两条基本原则,规范热点学校招生,按计划完成5614名小学毕业生和5656名初中毕业生的资格审核,确保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9.99%以上。
(二)社会性
为了使基础教育免费并成为义务性质,溧阳市每年专项投入近800万元,并且逐年追加提标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普高、职高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210元、700元、1000元、500元、500元,形成生均公用经费拨付逐年增长机制。科学合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减轻了入学家庭负担,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普惠性
为了确保所有公立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均衡,近三年,溧阳市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支持创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及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每年对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补助公用经费达300多万元。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85%,在优质学校就读学生达95%以上。同时,还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放助学经费1860.07万元。
(四)差异性
正视尊重流动儿童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全市从加强课程统整和增强课程选择性入手,面向学生个体,重建儿童课程,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改革,10多所学校省内外享有盛誉,近10所学校成功创建常州市级以上课程基地。同时,各校开设了以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自主实践为特征的艺术类、科技类、文化类等100多个教育项目,所有开设的项目均以非盈利性为原则。
(五)针对性
面向流动儿童,溧阳市全面实施“开展关爱”等六大专项行动,实现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汇总和动态监测,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各部门形成合力,协调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实行普查登记与教育帮扶制度,建立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把关爱流动儿童作为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和引导家长切实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据对该市流动儿童占比例较高的学校的调查中,发现流动儿童成绩幅度较高,各类优秀学生占80%以上,家长满意度为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