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潘叶飞家庭
2003年,潘叶飞于吉林农业大学农药与肥料(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王颖于中药材栽培专业毕业,而后二人双双进入农药企业,从事农药外贸业务,并于2009年与朋友合股创办一家外贸型农药制剂企业。
2011年二人回溧阳老家租地种田,在风景秀丽的南山竹海大门口,创办了“养地农稻蛙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王颖2014年取得农产品经纪人资格,并被选为常州市妇代会代表。
种地规模由2011年的50亩逐步扩大到目前的150亩,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农场扩大到300亩。2014年实现产值60多万元,利润近30万元。实现了丘陵山区低产水田高效化,效益是普通栽培方式的3-4倍。并且积极地将所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农田及水利的基本建设,修复田间水利,优化农田的耕种灌溉条件,尤其在过去的三年中复垦了农民抛荒田40余亩。
采取“自然农法”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外来有机肥,逐步修复所租种农田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目前,农场范围内,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各种鸟类也明显增多。果园,田埂等“生草”措施,使水土得以保持。停用化肥后,土壤结构得倒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增多,提高了土壤吸附截留水中的氮磷,使小流域内水体质量也有所改善。
顺应“自然农法”自留种的要求,利用之前学农的知识和资源,坚持从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做起。并逐渐形成适合本地自然条件,自然农法的耕种方式和市场消费习惯的优秀品种。
采取小型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即考虑生产效率,又解决了部分周边60岁左右妇女的就业。2014年仅稻田除草一项用女工500多工,支付工资4万多元。
努力探索新型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低成本高效率的自媒体,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和信任,建立农田到餐桌的新型流通体系
下一步打算结合农业生产体验式旅游,更进一步开拓渠道,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增加农业附加值,探索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户致富的新出路。
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内,王颖正逐步完成了由都市白领向农民的转变。逐渐形成风格鲜明的“新农民”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