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下就业领域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其中的“半边天”,由于其性别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女大学生求职成本和难度要高于男性。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原本被认为是男性占主导的工作岗位,也逐渐地出现了女性的身影,然而受制于学习专业以及性别因素的影响,她们的求职难度将会更大。 学工科的女研究生求职不易 3月25日,在济南人才市场举办的“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的求职者前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李林(化名)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她不仅拎着一个挎包,还拖着一个箱包,显然是从外地赶来。 工科研究生、来自北上广、女性。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很快,该如何面临下一步的选择?要么舍弃上海的发展平台,回到家乡淄博,谋一份收入相对理想的工作,李林觉得每月工资3000元应该是一个不能突破的底线。而第二选择,则是蜗居在上海,未来两到三年内,在近似“月光族”的生活状态中寻觅发展的机会。 “我们班男生的工资要高于女生近1000元。班里女生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在这个传统上被认为是男生占主导的领域,我们的就业空间被人为压缩了。”李林说,“因为是研究生,相对要求也会高一些。但是显而易见,在本科生都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就工科的女研究生而言,就业压力会更大。” “仅限男生”放在最后一条 来自聊城大学的小刘告诉记者,在招聘条件中,有的用人单位会把仅招聘男生的条件放在最后一条。有的尽管不说,但是女生也会在面试时被淘汰掉。 “岗位相对单调一些,适合女生的主要集中在文员一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很多。”考研铩羽而归的小刘表示,现在更想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 招聘会上,一方面,有的求职者指责企业在人才高消费的同时,却给不出相匹配的待遇;而用人单位则在抱怨求职者缺乏工作经验却有着过高的起薪要求。经过了一上午的选择,小刘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是很多。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她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多考几个证。 据调查,56.7%的受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受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 “性别成本”该由谁承担? 一位来自太原的女研究生也表达了自己的些许无奈,“我之前在一所教育机构就职,读完研究生,年龄相对大了些,经常被主管问“何时结婚、何时生子”,让我不胜其烦,最终选择了辞职。我是因为学习耽误了工作,但提高了能力,用人单位就不能承担这一部分成本吗?”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有的用人单位尽管已经收到了不少简历,但是依然表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显然,对这些企业而言,招聘女性意味着企业额外福利成本的增加。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狄保荣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与从事的行业类别相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结构性的人力资源过剩,“从整体上来说,女性在一些方面的工作能力并不比男性差,用人单位应该从基本素质上评价求职者,而非性别因素。同时,也需要社会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以弱化企业对于此方面成本的担忧。” 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善峰表示,对于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成本增加,用人单位作出不同选择的现象,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需要完善相关社会政策,并增强具体的可操作性,同时应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就业市场中的公平竞争,为女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