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蓬勃发展,对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与时俱进。可是,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知道,对孩子的培养也要抓住时间,把握好教育的“关键期”吗?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发展各种智力、能力,培养各种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里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秉性,还是生活习惯,和狼一样了。她不会行走,只会爬行;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在地上用嘴叼起来。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两年多学会站立,六年多学会走几步路,四年内才学会讲六个单词,直到17岁临死时,她的智力、能力才够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很多帮助,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
同样19世纪初,国外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房子里,每天只给送面包和水,17岁获释放时,既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后来虽经各种训练和教育,但智力水平远远达不到普通人。死后通过解剖发现,由于大脑长期不用,发育迟缓,结构已经变得很简单了。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得不到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力、能力、行为、习惯等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反有这样一个事例:
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里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象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习惯甚至包括日本话都忘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过野人生活比狼孩卡玛拉多20年,但对他的教育和训练却比狼孩容易多了。其原因就是他没有错过教育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关键期”的重要性。
那么,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等发展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呢?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过:“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三、四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他还认为,每个孩子生下来,除非他有严重的脑损伤,否则就是一位亟待发展的天才。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杰明.S.布卢姆发现,儿童在最初的几年里的发展惊人地迅猛,然后逐渐减慢。一般说来,5岁前会达到其发展高度的一半。男孩在3岁前达到其发展高度的54%,3—12岁间又发展32%,在18岁前完成最后的14%。这说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接受外界各种刺激,获得各种知识、能力的“关键期”。
同样,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也曾描述过婴幼儿这一阶段身心发展的情形,他说:“一个5岁的幼儿同成人之间仅相差一步,而一个新生儿同一个5岁的幼儿之间却有天壤之别。”这不仅说明此阶段人的身心发展速度之快,也说明婴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婴幼儿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期”。由此,请家长朋友们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抓住“关键期”,并不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婴幼儿一开始是通过活动进行学习的,比如通过爬行和走路的活动进行爬行、走路的学习。玩耍、游戏活动是他们学习和积累经验的主要途径,这种学习活动使他们充满乐趣,健康成长。此外,婴幼儿还是“天生的探索者”,我们还要鼓励他们探究周边世界,逐步培养孩子对生活、对自然的浓厚兴趣,但要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要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各种教育和熏陶。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我们诚挚希望所有家长,好好把握教育孩子的“关键期”——婴幼儿时期,并进行适时有效的教育。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的关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包丽娜,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