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校“淑女班”卷土重来,受到女生热捧。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昌理工学院日前开设了“淑女班”,培训内容主要有化妆与服饰、礼仪与形体、步态与气息、女性魅力与气质、琴棋书画等课程。仅两天时间,已有40多名女生报名,另有10多名课余时间与“淑女班”课程发生冲突的女生加入了“淑女班”QQ群。 其实“淑女班”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武汉纺织大学就率先开设了第一期“淑女班”,引发了一些质疑。但就在不断的争议声中,武昌理工学院步其后尘开设了“淑女班”。从依旧火爆的报名情况来看,女生对“淑女班”依旧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关注。“淑女班”受女大学生热捧,从表面上看,说明女大学生热衷改变自身形象,注重提升自身修养;从深层来看,映射出当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窘境,折射出高校礼仪教育、文化教育的缺失。“淑女班”对于身高、气质、潜质高要求的“高门槛”更是体现和加剧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成普遍现象,而女大学生的就业门槛更高,遭遇的就业歧视更多。有调查显示,约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不少企业更是直言不讳:“聘用男性员工,不仅少了很多麻烦,还可节约成本,避免‘性别亏损’。”在沉重的就业歧视面前,许多女大学生困顿无助,一些女生试图通过外塑形象、内修素质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至少在面试环节能让用人单位看到一个仪态端庄、气质不凡的形象,提高印象分,希望借此来减少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就外塑形象,内修素质而言,不仅女生需要,男生同样需要。仅要求女生“淑女”,这本身就是一种性别歧视。另外,“淑女班”设定的门槛很高,只有身高、气质、潜质等符合其设定要求的才有准入资格,身高、外貌不达标者免进。这是另一种性别歧视。“淑女班”所宣称的培训目标,是打造充满智慧、气质非凡、修养良好、举止优雅的新型女性。但从选拔条件和课程设置来看,其培养目标更像是女秘书,或者“全职太太”以及精英分子的“夫人”。从本质上看,这正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在高校教育中的一种折射。女性不仅在就业时可能会受到以女性的不平等就业环境为基础而产生的年龄、相貌、生育等歧视,甚至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就被剥夺了成为“淑女”的权利。这是更大的不平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更有违教育“有教无类”的公平原则。 笔者认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更合理、更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来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努力使她们成为科学上求真、道德上扬善、艺术上唯美、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她们的社会竞争力。然而,高校更应该为女性平等就业创造更好、更公平的条件,而不是一再“玩噱头”,以“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为名,恶化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加剧就业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溧阳市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