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感恩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的助长剂。在故事启蒙、情境教育、实践锻炼中使孩子学会感恩,能化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友谊的种子也在感恩中得到升华。
一、困惑:孩子的成长,感恩教育能少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都认为用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社会在进步,青少年中却正在失落一种名为“感恩”的传统美德。不懂得感恩,显然是宠爱溺爱的后果。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然在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娇宠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于是就不知道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又由于许多父母因历史原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孩子除了读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这样“抱大的一代”,直到成年、进了高等学府以后,依然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恩将仇报。因此,这种现象的产生,对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二、定位:孩子的成长,感恩教育不能少!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我认为,孩子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孩子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在中国数千年的道德传统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做人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素养,有恩不报者甚至以怨报德者,是要被当成无耻小人被唾弃的。而如果一个孩子毫无感恩之心,连起码的“礼尚往来”都不懂,那么,就不仅仅是缺乏良知和道德素养的问题了,连适应社会的起码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肯定是要四处碰壁,成为孤家寡人的。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讲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三、探寻:孩子的成长,怎样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创氛围,在言传身教中培养感恩之心
孩子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小进行。孩子出生以后,家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这个家庭首先应该是一个助人为乐、诚恳待人的家庭。父母本身也应该是热情、善良、正直、乐善好施的人,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与父母的关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能学会爱别人,也会懂得感恩和回报。
2.读故事,在故事启蒙中培养感恩之心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常常可以通过故事进行。比如《韩国媳妇的感恩》故事中:韩国媳妇恩贞不但每餐都让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盛饭、端茶,而且还制作了一个“孝行牌”挂在孩子的胸前。牌的正面是父母像,背面是孝敬父母的种种格言与规定。她每天晚上还要求孩子对照“孝行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中秋节时,恩贞和丈夫带着孩子,早早起来,穿上韩国五彩的民族服装,跪拜着叩响了二老的房门,向父母感恩。 再比如《忘恩的大学生》: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山砍柴时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老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治腿,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背他上学放学,此后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供他读完高中。然而,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从未回母校看望过自己的恩师,甚至连一张贺年卡都未曾寄过。 读完这些感恩故事后,孩子开始思考:哪些事值得我们感恩呢?孩子会明白:我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我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
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教育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2、设情景,在情景教育中培养感恩之心
记得一个故事:有一次,孩子在玩耍后,忘拿书包,结果天下雨,书包被淋湿,幸亏老师冒雨帮他在操场上找到了书包。孩子埋怨其他几个同学没给他看好书包,没有提醒他。还有一次,孩子忘了带钱,坐车时,一位阿姨自己掏钱替他买了一张票。当孩子平淡地说这些事情时,家长告诉他,自己的书包自己有责任看管好,不能去指责别人。老师冒雨帮助他找书包,那位好心的阿姨替他补票,这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自己不能认为这是别人应该的,应该感谢他人为我们所做的好事,使我们时时感到温馨,感受到了平凡中的美丽。在家长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不但知道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孩子还养成了诚实、虚心、宽厚的性格。我们觉得这比学会什么都重要。
生活中,创设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在其正着急得不得了的关键时刻,你进行帮助,想想这个时候肯定会激发起其感恩之情的,以后看到类似情形,想到自己的这个经历,就应该会生出援助之手的。其实这些情境都是一些感恩教育的手段。其实,我们可以把感恩教育手段化为具体的感恩教育方法。
3、建机会,在实践锻炼中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孩子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还可以指导孩子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诚然,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心怀感激之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溧阳市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