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规划实施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女性社会组织 巾帼志愿 儿童工作
通知公告: ·常妇〔2024〕13号关于选举常州市妇女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和推荐常州市妇联第十七届执委候选人的通知 (2024-09-04)  ·巡视公告 (2024-06-05)  ·常州市妇联派驻纪检监察组联系方式 (2024-05-21)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和儿童工作 > 内容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与对策之一
发布日期:2010-10-22  来源:妇联  浏览次数:  字号:〖

   

江苏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赵世俊

   

    孩子内心对父亲满是敌意,感情上冷若冰霜,行为上戒备疏离,这种情形,是任何父母不愿接受的,尤其是我们以为自己是“深爱”孩子的时候。但是,孩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个“链条”,他的所有思想、行为、心理状态都与家庭这个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有关。就是说,如果孩子出“问题”了,往往意味着家庭系统的某一个“环节”甚至整个系统的组织或运行存在问题。如果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改善整个家庭系统内部的心理关系和互动方式,才可能从根本上促进孩子的改变。下面提供的案例是对一个家庭的干预或辅导过程,其中的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家长和教育者思考的。

    一、基本情况:

    几年前,我办公室进来一位中年男人。他自我介绍说,他的孩子(小林)现在是我的学生,因为孩子经常在母亲面前说起我,而且听别人介绍过我的情况,所以今天特意来拜访,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我请他落座后,这位家长叙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

    儿子小的时候,还比较听话,但现在发现,小孩对自己越来越冷淡,很少主动和自己说话,看到也面无表情,虽然一般不直接顶撞,但对父亲的要求用冷对抗来应对,批评的时候能一声不吭,由你说去。和他妈妈有说有笑,可是父亲一来,就不说话了,甚至一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门一关不再出来。现在基本和自己没什么沟通,感觉父子俩的距离很远很远,就像一对陌路人。

其实自己很爱儿子,现在这种情况让自己很无奈,也很担忧,一方面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挫伤,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也做过一些努力,比如主动和孩子谈话,带他出去玩,买东西给他等,可孩子好像一点不领情。

    有时候也反思一下自己教育的失误,也许主要是自己过去对小孩太严格,有时候比较没耐心,打骂多了。可现在不这样了呀,怎么会越来越和孩子有隔阂呢?

    这位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教师,在述说关于儿子的事时,虽然尽量保持平静,但也难掩内心的困惑与激动,中间有两次停顿下来,来克制自己的情绪。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我找孩子谈谈,做做孩子的工作,看能否改善一下和父亲的关系。

    (这是学校咨询中常见的现象:老师或家长遇到问题,来求助于心理辅导老师。如何约相关学生来谈话,通常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但因为我和许多上过课的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主要是学生还比较接受我,所以主动约学生来不算太麻烦。)

    我直接让班主任帮我叫一下小林----我有事需要他来帮我做(学生帮老师做事一般是很积极的,这样也能拉近师生距离,而且以这样的理由找学生是容易被对方接受的)。那天中午,小林来了,我让他把一些报纸中关于学生教育和心理的文章帮我剪下来。看得出小林很乐意做这个,甚至有点熟练。果然,在我称赞他做得不错的时候,他笑着告诉我,自己的爱好就是集报剪报。当小林干完活,好奇地盯着我有意放在桌上的一张咨询表格看时,我顺势让他填填,“让老师看看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以下既是小林填在表格里的内容:

    小林,男,十四岁,某中学初一学生,健康状况:良好;爱好:剪报。

    自我评价(选择表格提供的个性描述词语):内向、有目的、自制、满足、优柔寡断、好交往、正直、诚实、热心、宽容、谦虚、依赖、勤奋、认真、少主见、稳重。

    父亲:知识分子;母亲:工人。

    家庭关系:较好。

    我问小林:“为什么是较好而不是很好?”

    小林顿了一下,笑笑说:“其实我觉得不算好。”

    我问:“你说不算好肯定有你的理由,能说说吗?也许老师能帮你出出主意。”

虽然我从其父亲的谈话中多少知道了他们父子关系的一些原因,但小林的述说还是让我感到一种震动。他说,在他小的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特别凶。而母亲却是善良、温柔。那时妈妈做错一件事,父亲就要骂半天。所以,小的时候特别怕父亲,总是不敢接近他,甚至有时躲避他。有时还恨不得要父亲死。从那时起,自己和父亲就有了一层隔膜。读书后,因为做错事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也常常打他。父亲在家时,小林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现在父亲的脾气不像以前那样了,但小林还是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和小林交谈的过程中,我没有简单地安慰他,而是通过认真倾听和不断的肯定鼓励来让他有所宣泄。并告诉他,老师很高兴能听到这些心里话,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他。最后和他约定,下周来谈谈学习上的事,看看怎样让自己的学习更出色,小林愉快地答应了。

    咨询进行到这里,问题的轮廓基本清晰了。显然,这个家庭在沟通和互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冲突,由此导致了现在这种关系状况。

    从父子俩各自的陈述来看,父亲是爱儿子的。从父亲对孩子从小的严格要求到现在为与儿子之间关系的困惑和改善父子关系的意愿来看,都说明了这一点。但从儿子的角度看,他无法体会和理解这样的爱,他更多是对父亲的怀疑甚至是否定。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父亲忽视了儿子内心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自尊需要,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判断力,父亲的苛求导致孩子自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儿子的消极对抗和对父亲的敌视。

    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也是儿子疏远父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儿子眼里,母亲是个温柔、善良的人。相对于父亲的高高在上,母亲在家里又是个弱者。儿子对母亲的爱、依恋和同情都转化为对父亲的不满。

    而父亲的个性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因素。一般来说,家长的不良个性及其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生活在紧张、恐惧之中的孩子,其个性发展会受到扭曲,变得胆小、紧张,内心充满敌意。小林和其父亲之间,虽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从小的经历对小林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所有这些原因导致的生活事件都在小林的心中挥之不去,成为横在小林父子之间的块块浮冰,阻碍着父子俩正常的情感交流。

    解决小林父亲和小林自己的问题,需要从改变各自的态度、沟通方式、心理距离的减缩、重塑父亲形象等多方面来进行。其中,改变父亲(态度、行为方式等)显然是促使小东转变的关键,小林学习状况的改善在家庭关系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来增强自信,并通过与其家长的交流来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环境。

根据以上情况,本案确定并实施了如下辅导方案:

    二、辅导步骤

    (一)家长辅导:

    1、与父亲讨论父子关系的成因,如,对父亲的行为,家庭教育观念进行分析评价。

    2、与父亲讨论孩子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

    3、共同商谈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与策略:

 *父亲非理性教育观念的改变。如,“对儿子必须很严格”,“孩子有错误必须要予以惩罚”,“不能给儿子好脸色,否则会不听话”等等;

 *父亲自身心态的改善。如,乐观看待儿子的成长、调适情绪;

 *家庭宽松氛围的营造。如,少发火、与家人开玩笑、赞赏妻子、家庭旅行、生日庆祝等;

 *父亲对儿子的评价习惯的改变,增加肯定性评价;

 *适当时机真诚表达对儿子的歉意;

 *每月有两三次和儿子的谈心,避免仅以学习为主题。

    4、约小林的母亲进行交谈。母亲在整个“事件”中好像是一个“背景人物”,但在父子关系中需要发挥她的作用——穿针引线者、调和者、父子俩的“心理按摩师”。

    (二)对小林的辅导:

    1、学习辅导。学习辅导对改善父子关系是有一定作用的,学习的进步可以减少父子冲突的可能性;而且能帮助小林增强信心、改善情绪;同时,对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很有帮助,既信赖和感激是有利于施加影响的。

    2、认知辅导。改变对父亲的看法,父亲不是恶人;父亲是凡人,也会犯错误;父亲是爱自己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妥。

    3、行为辅导。鼓励小林尝试和父亲交流,承担一份改善关系的责任;接受父亲善意的表示。使用空椅子技术,让小林学习和父亲沟通交流的方法。

    4、情感辅导。感受亲情,发现亲情,珍惜亲情。感恩训练;

    5、自信心训练。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训练;建立“成功储蓄罐”。进行自我情绪调适。

    三、咨询与辅导效果   

    从开始到结束,随着辅导的深入,一些效果逐渐显示出来:

    1、大家对改善关系都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和愿望。

    2、一家三口都开始有了积极的互动行为。

    3、父亲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用小林的话说:“第一次觉得父亲也有感情!”虽然有点不相信,小林还是听到了父亲的道歉。

    4、儿子对父亲有了笑脸,开始叫爸爸了。

    5、父亲对妻子爱的表达增多了。

    6、饭桌不再是“课堂”,开始有了说笑。

    7、小林“和父亲在一起是不怎么紧张了。”

    8、小林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由原来的班级三十多跃居前十名。

    9、家庭氛围变得温暖、亲和,“有了家的感觉”(小林语)……。

    本个案的辅导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父子关系有了明显好转时,辅导关系结束。此后的联系主要是对小林学习问题的指导。

    现在,小林是一所重点高中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当然,对小林来说,这是让他兴奋的事,因为这几年,小林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列。

    四、反思与建议

    (一)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父子关系的僵硬和父亲正向影响力的降低,也导致了孩子个性发展上的诸多问题。这种家庭教育现象在国内外都有关注和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鲍乐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4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这些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形成不同性格的重要原因。

 

日本心理学家根据其研究结果总结出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个性表现的关系:

序号

父母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性格

1

支配一切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温和

2

照管过甚

幼稚、依赖性、神经质、被动性、胆怯

3

       保护

缺乏社会性、爱深思、亲切、情绪安定

4

溺爱

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

5

顺应过度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粗暴

6

忽视

冷酷、攻击、情绪不安定、创造力强、善交往

7

拒绝

神经质、反社会、粗暴、试图引人注意、冷淡

8

残酷

执拗、冷酷、神经质、独立性

9

民主

独立性、爽直、协作、亲切、善与社会交往

10

专制

依赖、反抗、情绪不安定、自我中心、胆大

    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只有父母选择民主的教养态度或方式,才更有可能培养出个性优良的孩子。本案中的父亲由最初的专制型教育到接受辅导之后变得更民主、理性,父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的良性变化,既是最好的例证。

    (二)对家长的建议:

    1、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合理地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实际上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2、用更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尊重与信任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孩子内在的成长潜力。

    3、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良好的家庭关系或亲子关系是家庭生活的一个目标,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力量。只有依靠这种关系,父母亲才可能更有效地施加其教育影响。

    4、积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父母亲自身的个性、情绪等方面如果存在问题,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主动优化自己的个性,注意保持良好情绪状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教育孩子的需要。(市妇联儿童部供稿)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81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