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独立
现实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大多数家庭对孩子溺爱过度,无论孩子在哪里出了问题,背后总有一双援助的手,在家里,父母更是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没有。
一天早晨,我准备去上班,在路上,听到了这样一位年轻妈妈与女儿的对话。女儿非常生气地说:“都怪你,我上幼儿园要迟到了,让小朋友笑话我。”妈妈说:“妈妈晚上不是加班了吗,很劳累,所以起床晚了。”“那你应该想着把我叫醒,我看你一直睡,我也睡过去了。”这时,妈妈说了:“都是我不好,妈妈错了,我领你打车还不行。”想到自己孩子早已学会了整理房间,学会了蛋炒饭,煮面条,大人有事不在家,从不用担心他会饿肚子。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自豪,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
现在许多孩子不会穿衣、叠被,不会自己洗手洗脸,还有的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非要有人来扶他,才能停止闹腾。凡此种种,都是孩子缺乏独立性的一些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家庭教育。
科研证明,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对他今后主动学习、主动工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而我们现在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读写的训练、技能技巧的训练,恰恰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们去尝试。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学会生活自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家长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并且要有耐心,可能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这时,家长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必须让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增强信心。
第二,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意识重点是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比如孩子穿不上鞋怎么办,拉链不会拉怎么办,想要的东西够不着怎么办,玩具滚到了沙发底下怎么办,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思考一下解决的办法,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家长千万不可用“你就要笨死了”、“你不知道这样危险吗”等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语言,来指责孩子或者干脆包办代替,孩子失去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独立性很难形成。
第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在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玩起玩具来,散落得到处都是,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和保管,这样做,就是要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否则,孩子只会让家长给想着什么东西放在哪儿,自己坐享其成。再一点就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应当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他有责任。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了就要大胆地承认错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吸取教训,如果敷衍了事的话,渐渐地,孩子就会隐瞒错误。
第四,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家长要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比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这个意识了,这些小活才能干好。
未来社会竞争激烈,一个人的独立生存能力往往决定着事业和创业的成败,有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孩子都是好的,就看你怎样引导。所以说,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和培养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对孩子责任心、独立性的培养和造就。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努力;放手,让孩子去生存。
(作者:上沛小学孙福娟 溧阳市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