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不久,班上转来一名男生,他衣着单薄,很瘦弱,脸色微黄,嘴角习惯性地紧闭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带着些怯意。
他的名字叫A,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总是低着脑袋,心不在焉,语无伦次,大多数时候都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就象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我起初曾试着与他谈心,但他总是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看着你,似乎做错了什么事,等着你的惩罚,有时这种无辜的眼神使我无所适从,左右为难,慢慢地我也不大喜欢他了。
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两次月考都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于是我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冬季的天黑的特别早,放学后,我骑着自行车按照登记簿的家庭住址,很快的找到了他的家,刚要进院,忽然后面传来一声“老师”的声音,一回头看见A孤单的站在那里,我有些生气了:“A,这么晚还不回家,去玩了吧?”他举起手中的一包东西:“我为奶奶买盐来着。”“你爸爸妈妈在家吗?”“不,不在家。”他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我。眼睛在黑夜的衬托下闪闪发光:“他们早离婚了。”我一怔,又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老师,你是到我家去的吗?”我点点头,心中升起一股怜爱,不禁抚了抚他的头,“你和爸爸在一起,还是跟妈妈在一起?”
他沉默了,我意识到我可能无意中触到了这孩子的心灵的敏感区,慌忙想找话弥补,可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只有我跟奶奶”。“老师,这么晚你自己来不害怕吗?”“老师怎么还能害怕”。我故作镇静地说,其实我真有些害怕。“老师,别怕,还有我呢!我天天走,奶奶也天天在门口等着我。你看!”我抬头一看,真的,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院内,我不禁被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那紧握着我的手不再是沉默孤僻的A,而一个坚强、自信的男子汉,正保护着他认为需要保护的人走出黑暗。
看见我们走近,老人咧开了没牙的嘴笑了。A大声叫道:“奶奶,这是我的老师!”“是老师呀,快进来,屋里坐”我抬头一看屋里的摆设非常简陋。“坐呀,老师……是不是A又在学校里不听话了?”他正静静地站在一边,手里还拎着盐,我们对视了一下,他有些不安地垂下眼睑,脸有些发红。“没有,奶奶,我今天来就是对您说说您的孙子。他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在学校很听话,成绩也进步了,大家都喜欢他,您就放心好了。”
老人欣慰地笑了笑,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
我不由问道:“奶奶,A的父母呢?怎么不在身边?”
老人顿了一下,深深叹了一口气:“唉!老师你不是外人,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他父母在一起总是打架,离婚后都嫌弃孩子,谁也不管,这不只好和我在一起,我也全靠我这个孙子了,他很听话,也很孝顺……”
看着老人一头凌乱的白发,听着哽咽的声音,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眼中饱含着热泪。曾经在各种媒体见过、听过许多艰难苦涩的故事,没有一件比此时这样让我感到如此悲凄,因为他离我如此之近,就发生在我身边,而我却发现自己如此渺小,对这祖孙俩的不幸无能为力,我把自己身上仅带的50元钱放在炕上,在老人絮絮的唠叨中,A一直出奇地安静,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家访,因为我自己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迥异的表现,生活中有多少不了解的内容正急待着我们去感悟!对A,我是否犯了这样的错误:依靠单纯的喜好来判断他的好坏,而忽视了人的另一面:一个勇敢、镇静的男子汉。
家访不久,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月考,这次A的成绩有了提高,A的脸上开始出现了让老师感到欣慰的微笑和自信。
(作者:戚墅堰区家教团成员 赵方青 戚区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