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本应志同道合,但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 二者的矛盾有时也会产生甚至激化。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区四中一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打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女生烫发,因学校和班主任已经多次进行教育,但该女学生仍没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之不烫发规定,于是,班主任拿出剪刀说,要帮助女生修剪头发,尽管学生说不要剪发自己回去剪,但一剪刀已经下去。班主任这时觉得有点过头了,就领着该女生到理发店进行了修剪,该女生回家后被父母发现,于是,其家长向学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要向新闻媒体曝光。 案例二:地点:校长室。 事由:某学生严重违纪,其家长不问不理。 校长:“您的孩子问题很严重,我建议您回家后跟孩子好好谈一谈。” 家长:“早就谈过了,但你也知道,我们是打工者,没多少文化,现在的孩子太复杂了,没法儿谈。” 校长:“这点我非常理解,因此更要想想办法,不能全依靠学校。” 家长:“不找学校找谁?我们要是能教育好,还把孩子送到学校干什么?” 这样的案例,在教师的工作中经常碰到,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了家校关系和社会和谐。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建议一般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关注倾听质量,培养认同意识。 家校矛盾发生后,家长会怒气冲冲的来学校,可能会高声向学校讨个说法。为消除其心理怒火,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会笑脸相迎,热情相待,多听听对方说什么,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在疏导时就没有什么困难,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在调解时就没有什么痛苦。获得对方认同是处理家校矛盾的润滑剂,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再积极稳妥的安排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就会风行水上,水到渠成。案例一中,经过多次交流,反复倾听,我们了解到,烫发的女同学的母亲喜好打扮,该女生深受影响,其烫发经过母亲默许。我们反复想她的家长解释相关规定,细说中学生烫发危害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得到了家长认同。 二是变换攻防策略,引导换位思考 独生子女的增多,隔代情结的缘由,护犊子的观念、不吃亏的心理在现代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且日益浓烈,遇到事情,家长的心里是非守恒的,往往偏激片面地看问题,认为自己获孩子是无辜的,学校有责任。多引导换位思考,形成互换性思维,容易解决矛盾。案例二中,我们和该位家长反复沟通,向他述说老师和学校教育的“苦衷”,解释老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老师的“诉苦”赢得了家长的“同情”,家长也意识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三是关注矛盾主体,舒缓情感宣泄。 说服的根本在于学生自身,而学生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格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劝说较容易,其家长最终还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学生的心理接受水平、认可程度是矛盾调解的关键所在。在笔者处理一起女同学之间的一次口舌是非时,我们默默地接受受屈学生的哭诉,理解、同情学生的感受,用“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进行劝解,后来听学生这样说:“老师已经调查了解了,会妥善处理的。”、“老师都给解决好了,赶紧走。还说什么?”这样反过来再让其劝说家长,家长就会接受孩子的情感,随着孩子态度的转变而转变,沟通就容易解决了。 四是寻求社会帮助,加强感情沟通。 多年来,戚区一直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构筑了一道家校矛盾的防火墙。笔者在处理两学生打架而引起的伤害事件中,有关赔偿金额的问题煞费脑筋,后来就是通过学校法制副校长、区人民法院法官以及学校校园警务室民警予以协调解决的。双方在公信度比较强的人面前都比较冷静,都能较切合实际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校办学的过程中,家校纠纷往往会不期而遇,我们意识到:事到临头,要三思为妙,万事有因果,要想法来解决,面对纠纷,若能做出理性判断,根据责任合理疏导,注重人情,注重法理,注意调解的方式,对症下药,一定会把事情解决得更顺利。
(作者:常州市第四中学 桂平 戚区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