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上黄镇 狄颖静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而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在物质社会里,感恩思想正在渐渐消失。“知恩图报”、“生儿方知报娘恩”似乎都成了流于形式的口号,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感恩,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该对什么感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所得到的都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不需要去感谢别人,不需要去感恩。而事实上,我们应该需要懂得感恩。如何重新在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推崇感恩思想,是当代初等教育领域一个急需思考与完善的问题。
现在的有些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受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因此为了孩子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但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却忽略了。所以,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舒适生活的要求时,他们就开始抱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孩子甚至做出伤害亲人的事情,在电视杂志上也屡见不鲜,这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是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的。另外受功利出发的思想的影响,许多孩子变得自私,而且在同学交往上把金钱放在第一位。难怪现在一些家长听了孩子的交友秘诀也感叹地说:“孩子间的交往好象在比谁家的钱多似的,钱多的会与钱多的孩子结成朋友,而看不起家境不富裕的孩子。”
(三)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认为学校应根据这些特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培育感恩意识
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优越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使学生知道,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事迹:如岳飞、朱德等。让学生学有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课任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包含亲情感恩内容的作品。其作用往往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
三、实施感恩行动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作亲情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这将会使学生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爱好等。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3、作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4、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通过以上几点手段,再由学校联系学生父母,令父母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感恩的榜样,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思想的熏陶,从而对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产生影响,更好的达到感恩教育的效果。
我相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溧阳市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