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全国、省妇儿工委办领导检查我市“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
发布日期:2009-12-18

 

 

 

今年,常州市承接了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联合国儿基会“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保护”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常州市确定了天宁区雕庄街道、钟楼区五星街道、戚墅堰区三个试点地区。近日,常州市迎接了联合国儿基会、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省妇儿工委办对我市“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工作的督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儿童工作处宋文珍处长、联合国儿基会项目李晓鹏顾问、省妇儿工委办陈秀云主任等一行听取了我市项目开展以来的情况汇报,考察了项目试点区天宁区雕庄街道现场。我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王莉致欢迎辞,市妇儿工委办主任于巧锡作了全市项目工作实施情况汇报,市公安局、教育局、卫生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围绕各自职能配合实施项目、开展流动儿童服务工作进行了汇报,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三个试点区的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了汇报。

当前常州跨入了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上下正努力建设美好常州、幸福常州,把常州打造成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目前我市流动人口已超过16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以上,至2008年底,在常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就有10.6万。未成年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希望,常州的未成年人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8年,我市被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成为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些都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项目的开展也为提升我市的城市影响力,优化城市服务环境创设了平台。

为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教育、卫生、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各试点地区围绕今年项目实施重点,加大信息采集登记力度、探索流动儿童流入—流出地衔接机制,创造性地开展项目工作,形成了一站式服务、接力式管理等项目运作模式,现全市有8万流动儿童基础信息被纳入了登记系统。三个试点区流入—流出地流动儿童享有基本社会服务衔接机制试行工作已在全面进行中。

会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儿童工作处宋文珍处长对我市项目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常州的项目开展突破了原有的工作领域,全方面地开展了流动儿童工作,起点高、基础好,工作目标明确、项目理念正确,管理体制健全,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天宁区雕庄模式”值得全国其他试点地区学习和推广,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是进一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明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力争将流动儿童保护工作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三是加强流动儿童服务社区融入的理念。

省妇儿工委办陈秀云主任赞扬常州市项目工作:选点好、工作实、措施全、前景美,创造了“无差别的常州服务模式”,做到了组织实施系统化、信息登记规范化、资源整合科学化,切实将责任转化为行动、使小项目带动了大事业;陈主任为项目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更好地提升工作理念,与国际接轨;二是在项目中扩展儿童参与,立足于服务儿童;三是进一步探索好的机制,不断延伸开拓工作。

如今,全市上下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妇女儿童工作体系和组织架构全面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协调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我市将以项目实施为契机,继续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推动流动儿童权利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