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规划实施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女性社会组织 巾帼志愿 儿童工作
通知公告: ·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4-04-09)  ·2023年常州市妇女联合会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幼儿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2024-03-04)  ·全国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和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推荐名单公示 (2024-02-02)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大厅 > 公益爱心 > 内容
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增长趋势亟待解决
发布日期:2019-10-22  来源:湟里镇妇联  浏览次数:  字号:〖


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万 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有 30% 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有4.76%-10.9% 的儿童青少年出现有过不同的焦虑障碍。可见,抑郁在儿童青少年中,依然具有普遍性。2018年年末,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同年10月,我国将“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认为,应充分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一、 常见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来源

1、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学习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内容,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约20% 的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会有学习困难问题,由此会进一步产生焦虑、紧等心理卫生问题。

2.情绪障碍。急速变化的社会家庭变革、母子早期分离、家庭破裂、虐待、忽视、人口迁移、学习竞争压力增加等因素,使得儿童对各类应激事件的易感倾向更为显著。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已经成为仅次于学习问题的第二大心理障碍。我国20%~30%的儿童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多发生于青少年期,女孩一般多于男孩。

3.儿童虐待。部分家庭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或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和心理的伤害甚至死亡,或对儿童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诱发孩子产生巨大的身心伤害。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受虐儿童较多发展为成人期精神障碍、残忍、攻击倾向和反社会人格障碍。

儿童虐待在我国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家庭中发生的虐待儿童现象具有隐匿性,被掩盖和漏报情况相当普遍,农村边远地区留守儿童尤其突出。

4.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婴幼儿期发病的一种以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和兴趣异常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美国疾控中心(CDC)报告每 150 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患ASD,男女比约为4:1。孤独症的病因未明,典型孤独症几乎终生难愈,而部分AS则可以回归社会,但始终伴随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困难。

5.网络成瘾:2017 年6 月,“蓝鲸游戏”与“人体刺绣”——青少年以社交网站为媒介,通过自残、自伤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想要以此发泄负面情绪,获得关注,这让儿童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自尊与自我控制能力均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亲子、同伴、师生等人际关系受损等问题。

6.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据官方数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总数高达 5300 万。他们当中出现教养失范、分离焦虑、情绪障碍增多,伴随而来的还有辍学和网络依赖者增多,意外伤害、出走、遭虐待和性侵犯以及品行障碍和青少年违法者增多。

除此之外,校园的霸凌、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物质和药物滥用等问题,也需要被关注。

诱发以上心理健康问题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外,家庭、学校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家庭误将孩子心理行为异常初期表现理解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讳疾忌医,导致存在延误治疗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因学习、考试而带来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同样,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造成学生焦虑、敌对、偏执及神经质等心理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医学界尚无“儿童精神心理医生”单列资质,从业人员多持“精神心理医生”资质,主攻儿童精神心理专业。初步统计,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全市有资质的从业人员仅50余名,相比大量的临床实际需求,现有人才可谓“杯水车薪”。业内专家透露,心理咨询时间急不得,绝大多数心理门诊限号,副高职称专家门诊半天看8个孩子,主治医师普通门诊半天看20个孩子,已是极限。

对此,基层认为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措施应从四个方面来考量:

一、学校方面:在注重学业成绩的同时注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注重课堂效率提升,并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帮助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自我抗压减压能力。

二、家庭方面:家庭教育要重视健康的情感生活和良好性格的培养,父母要改变育儿观念、以及对孩子心理异常表现的认知。日常多通过亲子阅读、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加强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优化家庭氛围,畅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发现异常行为要及时就医,消除“病耻感”,不因为“面子”而忽视孩子心理疾病问题。

三、医院方面:提升就医专业性、规范性。从医学院到医院再到学校,注重儿童心理健康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性大医院要开设相关门诊,引导病患规范就医。同时,倡导“医教联体”机制,医院和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医治。

四、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妇联、团委、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要加大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宣传和引导。加强社会工作者的普及与推广,启用心理老师加驻校社工的模式共同维护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联系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