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网格管理”讲文明 “差异服务”献爱心
发布日期:2011-07-27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一村社区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差异化服务”调查摸底,积极开展“五面向”和“五个一”实践活动。对社区困难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单亲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和因病致贫家庭组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采用爱心活动策划、电话问候、谈心交流、上门走访、发放联系卡“五个一”爱心步骤,关爱弱势群体,及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途径。

 

 当着儿子的面,我是笑容满面;可转身,我是心在流血

 

家住丽华一村18岁的秦振东,按照常规可以坐在课堂里,享受学习的乐趣和经历高考的拼搏,实现进入高等学府的理想。可因为十八年血友病的折磨,他的腿部肌肉已经萎缩,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做一做学习的梦。

秦文革是秦振东的父亲,46岁,家庭的负担让他的眼角满是皱纹。他也许是终身都会清晰的记得在儿子一周岁时,在苏州一家医院做血液鉴定,被确诊竟然是血友病时的惊慌失措。

十几年来,每逢发病,就要给孩子注射凝血因子,“一支370多元,每次至少5支才能止住血。十年前常州还没的卖,我就赶到苏州、南京、上海,从医药代表的手上买,别人抬高价格,我也没办法。”秦文革说,孩子小学四年级后,发病频率越来越高。小学毕业考试,是他驮着儿子到教室去参加的。初中上了半年,就休学在家了。

秦文革说,“孩子的病,目前每年医药费一两万雷打不动。没钱的时候,只能让孩子痛,可是,自己的心却更疼。”

秦文革一家三代同堂,他和妻子都是一家企业的操作工,每人每月1300多元的工资,80高龄的老母亲白天在家照顾孩子。

如今孩子18岁了,秦文革一家和亲朋好友想帮秦振东把病治好的念头却一直没有变过。“我们夫妻只要能工作,就一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治病,孩子很聪明,也有自己的理想,我们知道孩子心里的疼苦。”秦文革两眼夹杂着血丝,声音低沉的诉说着。

 

股骨头坏死的残疾父亲,好想治好自己的病,尽一下父亲的责任

 

家住丽华一村社区的戴洪良因为左侧股骨头坏死,平时走路只能靠右脚支撑,步行很缓慢,每行走一步,好像都在诉说着什么。生病后,只剩了90多斤,看起来特别消瘦。

戴洪良今年50岁,2008年买断工龄回家。一天突然感觉下半身疼痛,去医院检查,说是股骨头坏死了。生活的担子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妻子是农村户口,在一家加油站做临时工,每月1200多元。

几年来,为了减缓病疼,每月几百块的医药费,对戴洪良家来说,是一种折磨,持续医药费支出,却无法治愈他的疾病,面对一种水中拖稻草似的经济压力,戴洪亮选择了暂时停止治疗,所以停药一年多了。

“这个病在骨头里会蔓延,一直不治,到时候就只能瘫在床上了。因为开刀要四五万,手术费又不在医保范围,厂里买断工龄的6万,在还没得病时还了房子的装修费,妻子的那点工资实在是无法应付眼前治病的开销了。如果能有一天治好病,我还想再工作挣钱,供孩子上学念书。”戴洪良说话的声音很低沉、很无奈、很痛苦,但仍然能听到想战胜病疼的希望。

 

周未关爱刊登心愿

 

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在整理“网格化走访”中收集到的弱势人群的困难,尽最大努力在寻找着帮扶的途径,在与常州晚报“周未关爱”联系后,2011年7月15日,常州晚报周未关爱栏目刊登了丽华一村社区10户弱势困难家庭的“心愿诉说”。

秦振东,因血友病致肢残三级,长年卧床;佳佳,父亲癌症去年病亡,靠母亲打零工独自供养上学,今年初中毕业刚考上技校;戴洪良,本人股骨坏死致肢残,女高二,妻打零工;屠吉如 ,妻癌症,子慢性肾炎;吴建明,本人淋巴癌、低视力 ;秦旭东 ,单亲父亲,肺癌、脑瘤,孩子无固定工作 ;姜海峰 ,子因脑血管畸形休学、今年脑手术2次  ;仲崇娣,单亲母亲、子肢残一级 ;凌书琴 ,低保、本人视残二级,妻高位截瘫、肢残一级,女高三  ;姜尉风  本人零工,妻尿毒症,每周血透3次。

他们通过报纸,讲述了希望得到帮扶的心愿。

 

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一连串的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的“求助心愿”,引起了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注。

佳佳是丽华一村社区比较关注的困难成员之一。去年父亲病逝,家里的开支都靠母亲在超市打零工维持。今年初三毕业,严佳考取了常州一所职校五年制大专,但2000多元的学费让母女俩面对录取通知书笑得很苦涩。

退休工人金先生在看到常州晚报上的“心愿诉说”后,当即联系了社区想资助严佳。金先生不仅资助了全部学费,还询问上学需要什么其他费用,“后来一共给了3300元,推都推不掉。”这让严佳母女很过意不去。

因为家庭困难,佳佳利用假期时间在外打工。金先生叮嘱佳佳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年纪还小,打工身体会吃不消,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好好读书。”金先生说,孩子有了资助后要更加努力去学习,懂得感恩,长大回报社会。他还向社区提议,可不可以搞个专门捐赠账号,“有个账号我能直接往卡上打钱!”

宁先生是丽华一村“周末关爱”第一个到社区捐助的人,他捐了2000元现金,让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把钱分给困难家庭,宁先生送完钱转身就准备走,社区书记好不容易拦着他才知道他姓“宁”。几乎每个过来的人都“惜字如金”,一点都不肯透露自己的基本信息,说做好事,没必要留名。

7月20日下午,清潭中学一名姓周的男孩就在母亲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丽华一村社区,捐赠了1000元给姜海峰的儿子,除了知道男孩16岁正升初三,社区工作人员也不清楚男孩的其他情况。

同时一位好心人拿着一摞购物卡、电费充值卡来到报社,要记者转交贫困家庭。

厚厚的一沓卡,一共有14张,总价值6000余元。这位捐助者没有留下姓名,只是在装卡的袋子里留了张纸条,上面署名“老百姓”。

还有一位姓肖的老人专程从西新桥送来2台净水器,指定了捐赠困难人员。

7月25日上午,秦振东奶奶原先单位的同事王奶奶等3人,在数次与社区联系后,冒着酷热专程赶到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到秦振东家中,当场捐赠了500元,几位数十年不见面的老人,想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激动不已,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好好生活。

 

爱心在传递

 

2011年7月26日,上午,丽华一村社区在“道德讲堂”活动室专门举行了“爱心传递”仪式,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按照捐赠人的心愿,把7300元现金、6200元购物卡和两台净水器爱心传递到了10位需要帮扶的困难人员手中。

由于秦旭东在几天前不幸已经离开了人世,捐赠会上由他的老母亲来接受了爱心捐赠,老人两眼含着泪花,双手颤抖的拿着爱心捐款,一时无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一种触摸心跳的感觉。

近几年来,丽华一村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区工会、妇联与常州晚报“周末关爱”栏目,开展爱心帮扶“圆心愿”活动,已经是第三次了,平时,该社区主动采取党员、工会会员、居委会委员、妇联成员、居民捐款、区域党建爱心基金会救助等形式,长期帮助残疾人家庭、贫困单亲家庭、低保家庭、因病致贫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使受助家庭在感受雪中送炭的爱心捐赠时,增强了战胜生活困难的信心。(天宁区妇联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