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让宝宝学会分享的四个好方法
发布日期:2012-11-28

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践中,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特别是孩子到了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之后,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分享,我们老师和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不要溺爱孩子。由于每个家庭中孩子少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更严重了。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与父母分享,父母却在感动之余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以往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全据为己有,导致孩子只会独享,不愿与他人分享。

二是不能让孩子有特权。家长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己有需要,别人也一样有需要。不要让孩子凡事把自己放到第一位,这样的孩子容易表现自私自利的行为。

三是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要让孩子明白,分享表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别人可能也会回报给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交流,一种互利。

四是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一般来说,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法各有不同。父母千万不可对子女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更不要把孩子当成贵宾一样,要穿最好的,要吃最好的,有好的东西只想到自己。众多家人意见中,老是以孩子意见为优先,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小皇帝”,主宰家的一切。这些孩子在家里有这样的表现,到外面自然也习惯如此。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分享品质”的重要性,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的行为,积极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