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学做轻松的家长
发布日期:2012-10-22
 

先说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盲人,外出路过一座小木桥。小桥年久失修,盲人踩塌桥板,直坠桥下。慌乱中他一把抓住了桥栏,悬空吊在桥下。过了好久,盲人双臂酸又疼,快要支持不住了。他恨不得马上松开双手,但又怕下面是万丈深渊。正苦不堪言之际,来了位过路人。他一见盲人的窘状不由大笑起来。盲人闻声怒道:“你这人好没道理!不赶快过来救我,反倒嘲笑我!”路人这才解释说:“我不是笑别的,要知道这桥下小河早就没水了,你的脚尖其实离地面还不到两寸哩!

现在的家长几乎个个都喊累。

这累其实和吊在桥上的盲人是一回事。松开手吧,怕下面是“万丈深渊”,孩子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影响了孩子学习怎么办?考不上重点中学、上不了大学怎么办?将来就业怎么办?……更何况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宝贝。多少期盼,多少希冀,全凝集在这个小小的孩子身上。能松手吗?敢松手吗?可不松手吧,家长也有自己的社会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实在难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关注孩子。但又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只有勉为其难地支撑,苦不堪言地喊累呀累的。

做一个家长真的必须这么累吗?答案是否定的。怎样才能轻松呢?那就是“大胆地松开手”——下面并不是深渊。这个松开手当然不是说对孩子撒手不管,而是扔掉无谓的负担,承担起真正的责任。

要做一个轻松的家长,就不要一心盯住孩子的成绩单:

那多半是教师的责任,你的责任是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强烈的求知欲,勤学好问,在学习上不粗枝大叶,不拖拖拉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成为激发孩子努力上进的力量。孩子自小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形成了一种亲密的依赖关系。当他从家长的言语、表情和行动中感受到对自己殷切的期望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为实现家长的期望的力量与信心。但倘若这种期望超出了孩子承受的限度,就会变成一种精神压力,反而使其失去信心和力量。许多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大多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期望所造成的。

要做一个轻松的家长,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较:

“瞧人家的孩子多有能耐,你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恰恰相反,你的责任是尊重孩子与激励孩子。教育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是弱小的,不成熟的。错误与失败对于他来说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应该得到宽容。更何况孩子与孩子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当孩子牙牙学语时,任何一位家长都不会因别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说话早而气愤而失落。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够学会说话,并且为孩子每次含糊不清的发音而兴奋。当孩子蹒跚学步摔倒时,也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怒斥孩子无能,相反会耐心鼓励孩子进行再次尝试。正是基于这种教育方式,所以只要是健全的孩子,就没一个学不会说话和走路。可为什么当孩子一进入学校,家长的心态就截然相反了呢?只要仔细深思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家长就不难明白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要做一个轻松的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

不必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必须看重孩子心理情感上的需求和天赋潜能的发展。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减轻家长负担,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对孩子不要禁锢得太死,多让他和伙伴一同活动,这是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闲暇时还要下下棋、读读书、做做游戏或外出游览……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增进两代人的沟通,同时可以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潜能,并予以因材施教的培养,这既是家长的责任所在,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追求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如上所述,家长和孩子各守其责,各尽其力,顺其自然,家长再不必承受众多的无益负担。想想看,能不轻松吗?

(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