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别动不动就将孩子想象成“天才”
发布日期:2010-11-01

郑州一个仅三岁半的女孩识3800多个汉字,本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却觉得上幼儿园会耽误孩子;上小学吧,算术跟不上,年龄太小,小学也不可能收。女孩该怎么教育,一时难住了家长。这孩子识字量比普通成人还要多,但笔者却并不为之叫奇。
    识字教育可以读很多书是事实,但专家的观点很有道理,只识字而不懂书的内容,那么字识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做研究汉字的专家更是不可能。相反,因为要识字,这名女孩不得不放弃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游戏,不得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不得不在“温室教育”中成长。如果继续下去,将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此,所谓的“天才教育”,不仅不利孩子的成长,反而还会一直伤害孩子。
    家长重视教育是好事,但动不动就将自己的孩子想象成“天才”的料儿,然后按照自己的标准或想法培养孩子。这种教育既将教育内容与孩子的身心发展隔离开来,又将教育的主体性从孩子身上剥离开来,然后就剩下了家长的愿望和孩子机械地学习。本质上,这是一种病态的“天才教育”,而不是真正的“天然教育”。
    “天才”首先需要的是“天然性的潜能”,然后才是后天的培养。爱迪生是“发明大王”,如果按照今天不少父母的作法,恐怕他连个“小王”也当不上,因为家长要重金为“爱迪生”们请来家教,或者要他们去学习各种特长,然后将“爱迪生”的一切都锁定在父母的理想的坐标上,就像绑到十字架上一样。然而爱迪生的母亲没有这么做,可惜这老掉牙的故事已经难得唤起如今家长们的热情了。
    看看如今一些家长所理解的“天才”,其实是“知识型天才”,“知识型天才”致命的弱点是,当知识随着时间变得不奇怪时,“天才”的属性就随之消失。这种“天才”不需要什么天然之能,只要通过“家长强迫+孩子汗水-孩子乐趣”这个公式就能够实现。比如按照三岁半的女孩识3800多个汉字这个作法,就可以培养出“背诵天才”、“数学天才”、“语言天才”,窍门没有什么特别的,只要让孩子在某种知识方面形成条件性的反射就行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一二十万就能打造“少年天才”之类的培训班出现。
    所以,笔者才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天才崇拜”本质上是“应试作祟”,无非是连基本教育规则也不顾及的“应试教育”罢了。当考试作为一种绝对的人才标准,狭隘的“知识型人才”才会有无限的市场,才会吸引众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着力打造孩子,与此同时,将孩子的自身的需要和科学的教育规律一一放弃。家庭教育走到这一步,算是走进死胡同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向那些一心想让孩子成长为天才的家长表示原始而诚挚的敬意的同时,也借此唤醒他们心目中的“天才梦”。其实,有培养孩子那份特别的心思,不如陪着孩子多做点适龄的游戏,多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算打算,那么孩子将会变得更健康,家长会给社会、家庭创造更多的真实的贡献和幸福!(溧阳市妇联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