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她们,是怎样做母亲的
发布日期:2010-08-20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的传递及作用。母亲,作为几乎所有文化中的被歌颂的伟大形象,究竟该如何在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中身体力行?如何在孩子为人处世、求知行事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如何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与之携手前行?如何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去构筑一个充满阳光的“温馨港湾”?下面,我们通过五位杰出人物母亲的故事,品读这些伟大母亲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性之美和母爱之光,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孟子的母亲:为孩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

    据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记载:邹国孟轲的母亲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母亲,人称孟母。开始的时候,孟轲的家靠近墓地,当时孟轲还很小,整天在坟墓之间玩耍,蹦蹦跳跳地玩一些筑坟埋葬之类的游戏。孟母说:“这里不是我们可以居住教子的地方。”于是就搬走了,在市场旁边找了间房子住了下来。孟轲又开始玩一些商人叫卖之类的游戏。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们可以居住教子的地方。”于是第三次搬家,住到了学堂旁边。孟子便开始玩一些设供祭礼、揖让进退之类的游戏。孟母说:“这个地方真的可以让我的儿子住下来了。”于是就住了下来。孟子长大成人后,精通六艺,成了一位博学鸿儒。后人因此将“孟母三迁”用作颂扬母教之词。

               岳飞的母亲:把爱国主义精神刻在孩子的心里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军事家,也是一位抗金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岳母刺字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清代中叶钱彩、金丰所编的《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记载:王佐化名于工,以结拜兄弟为名,欲使岳飞投顺杨幺,被岳飞严词拒绝。岳母怕自己死后再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岳飞一时失察被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岳母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要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岳飞拜过天地祖宗后,岳母先用毛笔在岳飞背上写下“精忠报国”4个字,然后用绣花针依笔画刺完,又用醋墨涂了一遍,以使字迹永不褪色。岳母刺字的故事已成为后世爱国主义的经典教材。

                       钱学森的母亲:精心培育出英才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本是杭州富商之女,从小聪明内秀、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她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而且心灵手巧,尤其擅长针黹刺绣。

    由于丈夫平时在外地供职,家庭教育的职责自然落在章兰娟身上,她总是采取启发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儿子做到心服口服。她给幼小的钱学森每日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教儿子背诵唐诗。累了,就让儿子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或者教儿子画画,或者让儿子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让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及杨家将的故事,还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映雪发愤苦读的动人故事,及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这些智慧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总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拜与向往。

    钱家在北京是独居的大四合院,与他们相邻的常是一些贫困的下层人士。章兰娟是个乐善好施的贤德女性,非常同情下层市民的疾苦。幼小的钱学森经常看到,自家那扇黑漆大门,常常被求借的邻居敲开,母亲总是温和地、热情地接待这些穷朋友,家中有的,尽管借去,借去的钱粮,确实无力偿还的,母亲决不再提起。

                     曾宪梓的母亲:成功属于生活的强者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早已深入人心,而作为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童年和青年时代,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是他的母亲蓝优妹,一个坚强、能干、善良、严格的母亲,一直陪伴着他,同甘共苦,培育他从贫困中奋起。

    蓝优妹很早起就有意识培养曾宪梓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亲自参加劳动,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体质,更能让孩子获得一些劳动技巧和精神财富,一生受益无穷。曾宪梓很小就学会做饭,才五六岁,已经能够做各种杂粮煮成的稀饭。辛苦劳作的母亲放工回来后,他就兴高采烈地盛上一碗,端在母亲面前,等着母亲享用。在母亲的督促和影响下,小宪梓非常勤奋。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蓝优妹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裂口,再赤脚下田的时候,痛得钻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大,于是就决定用针线来缝合它。于是,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线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也疼得眼泪直流,蓝优妹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

    有一年,大旱得厉害,田里极需及时灌水,蓝优妹好不容易向别家借了一架水车,可是讲好只能用一个早上,所以尽管不忍心,她还是将正在睡梦中的两个儿子叫起来帮忙:“大狗,细狗,天已经亮了该起床了,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凉凉爽爽做事啊。”于是,兄弟俩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哈欠连天,开始迷迷糊糊地踩着水车的踏板车水。就在母子三人将四亩水田车满水时,小宪梓觉察出来了,抬头看到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恍然大悟,高声对母亲说:“好哇,妈妈骗人,天还没亮。”蓝优妹听了,充满怜爱地笑起来。宪梓兄弟俩非常理解妈妈的苦心,想想妈妈的“诡计”,再望望月亮,不禁一起大笑起来。在笑声里,他们觉得这点苦算什么,和妈妈一起劳动,一起与苦难作斗争,才是件最快乐的事。

    穷苦人家的日子过得太痛苦太艰难了,小宪梓不止一次对母亲说:“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的钱,要给妈妈买新衣服,新鞋子。”直到今天,曾宪梓想起当初的誓言,仍深有感触:“从母亲带着我们的艰苦生活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深深感受到穷苦人家不可言传的那种疾苦,我心里面便有一股强烈的志气,那就是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要改变这种贫穷的生活。”

    与我们今天的许多家长认定“读大学”是孩子的惟一出路有所不同,蓝优妹尊重孩子的选择,她只灌输一条真理给孩子,就是做事要认准目标,并为之勇往直前。

                  霍英东的母亲:在磨难中,也要挺起脊梁

    霍英东是香港位列富豪榜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知名的爱国人士。他有着艰辛的童年,也有一位意志坚强、品德高尚、勤劳精明的好母亲刘三,刘三生有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其中第三个男孩就是今天的大企业家霍英东。当时一家七口以船为家,劳动与生活全部挤在一条小船上。

    在一次出海运送货物的航途中,霍母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被风浪吞噬,霍英东的父亲霍耀容因此而一蹶不振,30岁时便郁郁而终,是霍母擦干眼泪,苦苦支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她倾其所有,联络了13户水上人家,集资数千元,在湾仔坚拿到西鹅颈桥合租铺,开了一家杂货店,取名“有如”。并含辛茹苦,教子读书,为了激励英东认真读书,霍母晚上有空,经常对英东讲述她小时候听到的发奋读书的故事,比如“头悬梁”、“椎刺股”、“囊萤”、“映雪”等。

    英东很懂事,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他用功读书,成绩优良,1936年霍英东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著名的皇仁书院。这家书院收费昂贵,头三年初中每月五元,以后五年高中和大学每预科每月十元。这对霍家自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为了儿子的前途,霍母坚持与惊涛骇浪搏斗。她在起早摸黑加紧经营的基础上,又扩大了驳运业务,与人合伙购置了一艘“兴和”号小火轮,扩大经营范围,同时又省吃俭用,竭力让儿子能交上学费,继续完成学业。

    霍母在极端艰难困苦之中,把小儿子霍英东一手抚养成人,培养他读书并教他经商之道,使其成材。可以说,没有霍母的精心抚育,就不会有后来的霍英东!
                                         (金坛市妇联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电话:0519-856838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5

苏ICP备05003616号-2